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媒体淮师 >> 正文
【人民日报】淮安大学生开展“爱湖行动”
来源: 时间:2011年12月02日 00:00   点击数:

11月的初冬,江苏淮安“绿之源·环保协会”的志愿者们来到位于盱眙淮河镇的江苏省新大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调研,看到一幅完全采用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的画面:养鱼的池塘底泥用于蔬菜和庄稼施肥,田里生长的青饲料作为鱼蟹的饵料。于是,该社团决定帮助在当地推广此模式。有志愿者告诉记者,社团2010年开展的“环洪泽湖生态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项目,2011年获得了第五届“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资助行动”的资助奖。

洪泽湖污染催生环保社团

“位于江苏省西北部的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社团指导老师纪元说,“我们吃惊地看到,洪泽湖水从20世纪70年代遭受污染,并日趋严重。目前,每年入湖污染物的总量已大大超过了湖泊的自净能力。洪泽湖水体为营养型污染,主要是总氮、总磷超标。在洪泽湖北部的一些区域,湖水则因为富营养化而滋生了大面积的蓝藻。”

洪泽湖的水环境及污染问题日益受到江苏省,特别是洪泽湖周边淮安、宿迁两地政府和民众的关注。许多民间环保团体为洪泽湖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做出积极努力,淮阴师范学院“绿之源”环保协会就是一个把促进洪泽湖水的清净和安全当作使命的大学生环保社团。

1999年5月,“绿之源·环保协会”在淮阴师范学院成立。第一任社团会长、现在留校成为学校后勤服务总公司经理的汤方明回忆说:“‘绿之源’是淮阴师范学院唯一的一个环保社团,也是淮安市最早成立的学生环保社团,最早的成员都是生物系的学生。我们在生态学、动物学等课程的野外考察中了解到地方河流、湖泊污染越来越严重,生物多样性在不断下降,于是在老师指导下成立了这个社团。”

从源头着手防控污染

“绿之源”成立后,依托淮阴师范学院所设立的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农业与环境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平台,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长期开展以保护洪泽湖生物多样性、保护母亲河、节约水资源等主题为核心的环境保护与教育宣传活动。

社团开展的“环洪泽湖生态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项目,希望通过控制洪泽湖周边地区由于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所产生的垃圾和污水,达到减少产业发展对于环境的不良影响。

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团连续两年利用暑假培训了100余名青年志愿者,让他们利用假期回乡期间,以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到洪泽湖边的盱眙县、洪泽县、淮阴区、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等6个县区的近湖乡村调研,了解各地多种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另外,社团指导教师蒋功成教授、纪元老师还亲自带队,选择了盱眙县明祖陵镇、洪泽县西顺河镇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区,驻扎下来进行深层次的调研和考察。

纪元说:“我们发现,目前90%以上的农户追肥方法不当,基本以撒施为主,雨前撒施,很少使用深施、浇施等措施,这加剧了肥料的流失和垂向淋溶。此外,畜牧业粪便处置不当,渔业药剂和饲料使用过度,这些都带来了较大的环境负荷。”

在深入细致的调研基础上,社团又组织部分师生深入洪泽湖周边乡村,对农民、渔民进行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的技术培训。今年7月,徐建明研究员带着青年志愿者到田头,向农民介绍他研制的有机硼肥及发明的肥料缓释技术,讲解采用先进技术后,农民施肥时只要使用原常规使用量的1/3就能达到较好效果。今年8月,志愿者们在洪泽湖上设立了环保流动宣传点,向渔民推广生态养殖技术。

转变农民环境观念

“绿之源”的志愿者们认为,要真正改变洪泽湖的生态状况,减少来自农业的面源污染,必须要转变当地农民的环境观念,为此,他们把活动重心放在环保宣教中。

在洪泽西顺河镇,志愿者在镇中心广场上表演了宣传环境保护、拒绝白色污染的行为艺术,让镇上的农民大受感动。

在盱眙县明祖陵镇,志愿者来到洪泽湖边,与村里的老奶奶、老爷爷们一起唠家常。“一位50来岁的老太太说,我们也知道垃圾倒入河里不好,可是村里的垃圾站建得太远。现在我明白了道理,再也不让家人往河里倒东西了。”志愿者王程回忆说。

几年来,“绿之源”环保协会开展的洪泽湖保护活动吸引了许多志愿者参加。来自生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王倩说:“我家就在洪泽湖边,我们学习了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的专业知识,就要运用到保护母亲湖的实践中去,让洪泽湖恢复美丽清纯!”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