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媒体淮师 >> 正文
【新华日报】“讲坛下乡”,这样抓住农民耳根
来源: 时间:2011年11月09日 00:00   点击数:

http://xh.xhby.net/newxh/html/2011-11/09/content_454287.htm

/

“讲坛下乡”,这样抓住农民耳根

11月3日下午,盱眙县马坝镇大礼堂。原定的一个半小时时间已到,耿庆彪朝身边主持讲座的镇长谢友国望了望——晚上还要赶到北京,他怕误了飞机。谢镇长递来一张纸条,大意是大家要求你再讲半小时。

这让耿庆彪又高兴又着急。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讲坛开了无数场,这是头一次收到请求延迟下课的条子。“当时很激动,想索性放开来讲,又怕耽误赶飞机”。

16时整,半小时“加时”一结束,满礼堂掌声。谢镇长对他说,今天这么多人,大部分是从各村赶来的,没一个溜号,没一个打手机,秩序比我和书记讲话时都好。

很多村支书围到台上来,抢着跟耿庆彪握手、递名片,请他下次去村里开讲坛。

耿庆彪是淮安市委党校教授,讲坛是该校“百场万人”送教下基层活动之一。

“像这样的讲座讲坛,从年初到现在送下去115场了,场场爆满”。淮安市委党校副校长石平洋告诉记者,原打算到年底满100场结束,但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村镇打电话来邀请,日程已排到了明年三四月份。“当初怕送下去没人听;现在,担心教授们忙不过来!”

党校讲坛下乡,一线干群热捧,原因何在?

马坝镇社桥村村民李先为说,“市里直接把讲坛开下来,大家都想去听听。比如我,一辈子没进过课堂,更不知道教授长什么样,这次不花一分钱听了课,长了知识,当然高兴”。

三天两头泡在会场的乡镇机关干部,为何也乐意听?金湖县闵桥镇党委书记应磊说,现在会是多,但多是分任务、抓落实、表态类的会,像这样送知识、送素养的会太少,而这正是忙忙碌碌的基层干部们最欠缺的。

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教授柳邦坤曾跟下去过几场,他的感受是:“党校讲坛能把这么多人吸引到身边,最关键的在于它伏下身段的‘百姓讲坛’定位。他们排出的8大类100多个专题,不是热点就是焦点,群众关心干部关注”。这些专题附上教授简介,给村镇自主“点菜”。如还不感兴趣,村镇可要求单开“小灶”。

“老百姓爱听,还因为老百姓觉得教授跟自己坐在一条板凳上。”柳邦坤说,这归功于教授们下乡后改了“口音”。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清浦区南港社区,拆迁压力很大。社区找到党校要求专题讲授“城中村”改造。“结果一堂课下来,几家‘钉子户’一下就把拆迁协议签了,让街道领导直后悔请党校来晚了”,社区支书费自力说。一位“钉子户”说,“改造的好处上面讲烂了,但从教授的嘴里讲出来味道不一样,不再高高在上,听了热乎乎的,拖下去也不多给一分钱不多分一间房,签掉算啦。”

其实,获益的不仅是一线干群。年轻的副教授李勇几次下乡后直感叹:“给村民上课比给领导上课难。”部分老师包括老教授第一次下去不适应,群众当场打电话、哄小孩等不给面子的事都遇到过。讲得透还要听得懂,逼着他们跟下边“对表”。“如今大家都把这一做法带回了校园,党校沉闷的课风一下变得清新起来。”

本报记者 蔡志明

(作者:蔡志明 审核:张同刚)

关键词: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root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