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4月24日电(记者叶陈音 吴迎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高等教育中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分辨力,提升文本感知和解读水平,4月24日下午,文学院立足自身教学活动的特点,举办了“作品解读与审美能力培养”教学沙龙。沙龙中,王爱军、侯荣荣、赵俊三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别立足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在会议上进行了主题发言。
图为教学沙龙现场。记者柴又鸣摄
王爱军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提出“文本细读”“问题意识”“评论写作”的阅读方法。他认为,一部成功的现当代文学文本往往是由标题、场景、意象、名称、细节等表层的不确定性来指涉其深层意义,而细读的过程就是文本表层含义“召唤读者”的思想进入文本的过程。
侯荣荣认为审美性阅读在古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她以自身诗词创作的敏锐感受,从“比较式的文本教授”“字词句的兴发感悟”“剖析肌理和分析文本”“置于深远”这四个方面来具体讲述如何提高学生对古典文本的审美能力。
赵峻回顾了西方文论中对审美的关注史,强调世易时移,应该配合学生审美习惯和审美语言的变化去带动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指出教师的世界观影响其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将自己的理念渗入课堂。
随后,校督导组专家盖生、江健以及焦亚东教授等专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听课感受,就“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气氛活跃,议论发人深省。许芳红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她表示本次活动在思想上具有深度、在方法上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展阅读深度,切实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作品解读是学生学习的核心能力,而审美能力是作品解读的关键。本次活动契合当下文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吸收借鉴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本解读能力。
图为王爱军老师发言。记者柴又鸣摄
图为校督导组专家盖生发言。记者柴又鸣摄
(作者:叶陈音 吴迎雨 审核:杨颖 编校:董旭冉)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管婷婷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