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4月24日电(记者刘铭 黄莺 徐耘)为进一步了解苏北农村教育现状,深入挖掘乡村教师先进典型,加强师范生教育理想、教育情怀和教育信念教育,教育科学学院组织200余名师生赴淮安、宿迁等地多所偏远乡村小学开展了寻访“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活动,以情化人、以知晓人、以行觉人,引导学生感悟乡村情怀,体会榜样力量,坚定教育信念。
情以化人,感悟教育情怀
十载风,十载雨,十年树木,十万栋梁。教师的身份是一种坚守,更是一份责任。教科院组织师生深入淮安、宿迁等地偏远乡村小学,寻访30余名优秀校友、扎根农村基础教育的“最美乡村教师”。省特级教师、“泗洪县十大感动教育人物”高杰老师在平凡的事业中彰显不平凡,用自己扎根乡村教育的19年“乡村情怀”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上了一堂生动而又意义的情境课,让大学生们理解了他所说的“不为工资,不为荣誉,只为这些农村孩子”的真正内涵;归仁中心小学校长张贵军回忆了淮师求学经历对自己坚定“从教为农”信念的积极影响,畅谈了乡村基础教育的可喜变化,分析了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困境、提出了高校小学教师培养可行性建议并展望了自身对职业发展的期望;淮阴区渔沟镇中心小学校长张则锦结合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系统阐述了自己对农村教育发展进程、农村教师发展和留守儿童教育等方面的见解;拥有21年教龄的何玉贞老师坚守着“可以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诺言,以爱暖人,以情育人;教书四载的韩晗老师鼓励同学们,乡村教师要甘于平凡,勇于承担职责,实现自身价值;刚工作一年多的李小龙老师以行动践行着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坚定信念。
此次寻访,将访谈、将实践、将讲堂放在农村一线基层小学,让大学生亲身感悟优秀校友那份扎根农村基础教育的乡村情怀,给大家上了生动而又有意义的一课。寻访团成员、2016级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马子为感叹道:“通过寻访,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让我感动落泪,乡村教育的发展需求使我越发清醒,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让我更感肩上的责任与担当,‘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需要我们接力。”
图为教科学子寻访“最美乡村教师”。记者丁铭晔摄
知以晓人,传递教育信念
学院坚持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把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院相关班级组织观看了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支月英的事迹,从她用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童年的感人故事中体悟到了“坚守才有希望”的信念,并开展了 “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大讨论,8名学生最终进入了“筑梦园丁 讲台深处——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演讲决赛,从淮师传统传承、师范专业成长、责任担当意识培养、陶行知教育精神践行等各主题阐述了自己对好老师的认识,任红娟老师对活动进行了点评,并结合育人实践阐述了自己对“好老师”的认识。组织开展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成长分享会,四名优秀典型结合各自工作、学习、实践和生活感悟,与教科学子分享了他们青春追梦、奋斗圆梦的艰辛历程和深刻感悟。2017年以第一名成绩考上无锡市惠山区教师编制的周千雅分享了自己大学四年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淮师自信。校优秀学干标兵刘雨婷,分享了一名学生干部对责任、担当和奉献的认识;公益服务之星陈洪婷分享了自己关爱乡村偏远学校留守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群体的心路历程;优秀校友、市优秀教师、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伍浩波老师分享了淮师严谨淳朴的校风、潜心治学的学风、脚踏实地的作风对自己工作后的积极影响。学生社团早起社秉持 “四年如一日,苦练基本功。完善自我,争做未来卓越教师”的信念,迎着朝霞和晨露,用勤奋刻苦的训练迎接每一天的开始。淮安电视台《神气六国》节目组来校采风,对大学生指导小学生开展手工、绘画等活动进行了专题录制。各年级根据专业特色举办主题赛课比赛、演讲、影评、话剧演出等活动夯实师范生专业基础。各班级以团日活动为载体,通过“聚焦两会 共话时政 关注教育”“三更有枕,以梦为马”“考研考编交流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30余次团日活动,讲述和传递了属于教科学子的“教师梦”。
寻访团坚持现场体验、深入感知、充分研讨、多样实践全方位、多角度深化寻访成果,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对50余名优秀校友进行了农村教育发展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在乡村小学建立了教育科学学院实践基地,通过交流对300多名、各年级留守儿童现状与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开出了合理化的“菜单”。
图为教科院举办“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会。记者吕品摄
以行觉人,树立理想担当
“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作为师范生,教科学子依托专业基础,将习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具体要求通过教育实践和志愿服务落实到行动上。
教科院积极拓展学生的教育实践渠道,为教科学子提供教育实践平台。在淮安市渔沟镇中心小学,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题班会,为孩子们讲述恩来故事,传递青春正能量;在泗洪县归仁小学,寻访团成员身着汉服,带领孩子们吟唱古诗词,讲解汉文化和中国传统礼仪,传播传统文化经典,感悟优秀文化精髓;在淮安市一附小,教孩子们学做藤纸花、花球等手工作品,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开展“大手领小手,学生社团一起走”活动,33位成员结对一附小22个学生社团,常年常态化进行建设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获得感,建立独有的教师自信;在市二附小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通过“消除陌生感”的心理小游戏,释放和排解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留守儿童构建阳光心理。教科院乡村教师班学生胡天慧说:“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们对我们的喜爱,和对知识的向往,同时我也看到了乡村教育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方面还有所欠缺。作为一名未来的乡村教师,我一定要坚守初心,练就过硬的本领,做一个让学生受益的好老师。”
图为教科学生教小学生学习传统礼仪。记者李洁摄
图为志愿者与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记者李洁摄
教科学子不仅以专业为基础,将教育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将夯实专业技能和构筑教师理想相惠及,还以寻访乡村教师为基础,引导寻访团成员感受农村教育现状,服务留守儿童成长,坚定“从教为农”的理想信念。在乡村小学现场听取了近10节课,召开了3场校友专题座谈会,与40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了10余次团队辅导活动等。一万余字的调查报告《需求视角下乡村教师培训对策研究——以江苏淮安乡村小学为例》参加了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
寻访团成员认真梳理、分析和研究,发现乡村小学在办学中存在专业教师课务繁重、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留守儿童课后教育缺失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寻访过程中,乡村小学一致表示在校本课程研发、教师职后培训、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留守儿童教育等方面期望与淮阴师范学院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
教师既是筑梦人,也是追梦人、圆梦人。作为当代师范生,教科学子以“寻访最美乡村教师”为契机,体悟教育情怀;以学生活动为平台,传递教师信念;以教育实践为抓手,将“教师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寸舌,三寸笔,三尺讲台,三千桃李。教科院通过系列活动,凝聚教育内涵,汇集教育信念,共筑教科学子“教师梦”。
(作者:刘铭 黄莺 徐耘 审核:戴云)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朱诗瑶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