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4月10日电(记者胡毓雯 丁晨升 周琳 刘洋)淮水清明,杨柳依依,伴着盎然的春意,4月5日,法政学院1503、1504两个班级在院党委副书记孙慧玲老师和教学标兵牛锦红老师的带领下,沿着运河,开始寻访那些深藏于街巷里的淮安古文化。此次出行以周信芳故居、郎静山故居、大众剧场和清宴园为目的地,旨在促进同学们对淮安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的了解与传承,培养思维的深度与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增强对淮安本土的文化自信,做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当代大学生。
卷一 首入麒派信芳居
春色正浓,叶绿花红,一路的旅程被勃勃生机填满。说说笑笑间,同学们就来到了第一站——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大师的故居。正如故居大门两旁的对联一般——笔墨放情歌盛世,诗书华彩写春风。这个古朴典雅的小院落子,标志性的戏台经历了无数风雨一直坚挺地立在哪里,经受着风雨洗礼,诉说着麒派艺术的蓬勃发展。作为淮安京剧票友的圣地,天天在此聚集学艺,正如门两旁对联:“七旬粉墨人生,高标麟派京师帜:千古艺坛榜样,长振中华民族魂。”尽观生平所述陈列,同学们伴着曲艺声凝神冥想着这位“麒艺流芳”的京剧大师,德艺双馨,名震四海的周信芳始终为淮安永远铭记的历史伟人。
卷二 笑别大师郎静山
穿过曲折蜿蜒的古朴小巷,同学们来到了第二站——郎静山故居。青砖小瓦,苔痕阶绿,无不散发着追溯历史的庄重感。怀着敬畏虔诚之心跨入门槛进行参观,生平陈列馆、作品陈列馆、起居室原状陈列、临时展陈馆从作品到生平,从所爱珍藏到所居之床,都如同饱含情思而成的动人之作。前来参观的同学们或停于摄影作品前体悟作者的心境与图意,或站于铜像、老式照相机前合影留念,感受郎大师的艺术魅力。
卷三 大众剧场戏曲响
曲径通幽处,白云深处别有洞天,或许老旧的剧场才能证明这样的坚持才更有意义。准时的演出延续十几年,淮剧的咿咿呀呀之中透露出她们对这样的选择的义无反顾与坚持的伟大。时光反复十几年,依旧是唱念做打、字正腔圆,同学们走进昏暗的剧场,衣袖挥舞间,坐于其中的同学们不仅听得津津有味,更觉生活还是有那么一方悠扬的天地可以供人静下心来慢慢欣赏。
卷末 春光只见清宴园
古色古香的园林被春意所覆盖,在老街区的古风旧貌一天天消失的情况下,这里青砖青瓦、飞檐翘脊的传统建筑依旧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老人,年轻人,孩童在这样的风景里活出了她们最美的自我。甲园堂、今雨楼、江南河道总督部院……随着1503班王佩服同学的讲解介绍,这些古迹在同学们面前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在这样的风景里,两班同学于青草地上席地而坐,交流着一路上的所闻所感。1503班同学以这样的古建筑为引子,开始了讨论沙龙,主题便是以古典文化建筑和现代化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郭猛猛同学直言点出物质性衰退、结构性衰退和功能性衰退已成为困扰古城区地区的三大问题。徐姣姣在听了之前的同学发言后,指出了一个看上去完全不同的“城市化的到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它的到来不是为了摧毁原有文明,在对待历史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选择一种平和的心态,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它的到来”。而牛锦红老师对几位同学的发言一一点评,客观地阐明这种复杂难以调和的矛盾后,同时提出这确实是值得大家持续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另一边的1504班在孙慧玲书记的带领下则开始畅谈自己的感想,欢声笑语中,为人生阅历增添一笔彩色的同时,更加深了一个班集体的友谊。
追随着清明的这场户外课堂,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隐藏于街巷间古老文化的魅力。它们神秘却不失珍贵,引起同学们心灵上的震撼同时却又发人深省。或许,这就是老师们带领同学走出校园的原因,走街串巷,去发现一座城市静静栖息的灵魂,去发现淮安这支悠远古老的笙歌,用最直接的触觉与视觉发动同学最灵敏的思考,和对这片土地最难以忘怀的深情。
(作者:文/胡毓雯 丁晨升 图/周琳 刘洋 审核:孙慧玲)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