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院系动态 >> 正文
历史学院朗读者:读懂恩来故事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7年03月17日 09:34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3月17日电(记者史笑宇)海棠花开淡墨痕,清香疏影深情驻。为将创建周恩来班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历史学院第一期“朗读者”由1402班团支部主办,选择的主题为“模样”,通过朗读周总理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讲述总理在自己心中的“模样”,读懂恩来精神,感悟恩来精神。

本期所选取的文章是部分纪念总理的散文、诗歌以及总理青少年时期的部分作文与旅日日记。细腻的情感通过优美的文字渗透,文字的背后是感情的传承,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

生活中,见真情

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的真挚感情令人动容,而生活中的他更为平易近人,待人接物处事不惊。闫秋宇同学为同学们朗诵的是邓颖超1988年4月纪念周恩来的散文《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节选),为同学们展示了总理生活中细腻、真挚的一面以及与邓颖超在一生的相伴中逐渐积淀成的深沉的爱。同时,通过朗诵《我的伯父周恩来》(节选),展现一个大国总理对身边普通工作人员的关心与关爱,从生活琐事中展现总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伟大人格魅力。

忧虑中,见爱国

《爱国必先合群论》,是周总理16岁的一次学业作文。“国与社会,两相表里,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是故爱国者,必先及其社会,首必爱其群,斯为爱国之士焉。不然中日号嚣于市,辄曰爱国爱国,而口与心违,言与行背。”葛林宵同学选择总理的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含义,她说:“字里行间,我能够读到的是一个敢于披露社会丑恶现实的英勇青年,对国家生死存亡报以无限赤诚的无畏战士。少年周恩来无情鞭挞了心口不一、缺乏理智的所谓‘爱国者’,警醒我们要时刻注意那些打着爱国旗号却行卖国之事的真正居心叵测之人。”还有同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少年恩来,小小年纪便能想到、做到,是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习惯中,见人生

“欲筹一生之计划,舍求学其无从”。袁斌同学为大家带来的是总理写于1914年春的《一生之计在于勤论》,从中能学到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勤奋刻苦。他认为天道酬勤,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正所谓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人生最宝贵者,无过于光阴”,周总理在其1914年的随笔中这么写道。而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时间可以创造无数的价值,关键在于自己怎么去把握,去奋斗。“履勤而不怠之轨,求毕生之计,大至于国,小至于生身,殆无不受其赐。”这篇文章也让我们了解了少年恩来就要求自己严格自律,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培养高尚、远大报国志向。

家书中,见孝心

陈苏秋同学朗读了《禀家长书》,讲述了一个少年的亲情感悟。在与长辈亲人的丝丝窃语中,在简洁问候匆匆礼数后,先辈的舐犊之情与儿女的孝敬之愿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仅会使读信的伯父动容,也令所有读者感动不已。在场的1402团支部全体成员无不为之动容,从总理的这封书信中读懂亲情、友情的珍贵,父母长辈关爱的伟大。

恩来故事今仍在,恩来精神永流传。总理的精神、总理的风度与渊博都蕴含在书中等待我们去发掘,通过朗读者活动,我们更深刻地体会了总理伟大的一生,对于学周、创周具有重要意义。粗增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下面“朗读者”活动将会定期与读者见面,读懂好故事,做好好青年。

(作者:史笑宇 审核:丁浩亮)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陈彦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陈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