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法政楼。“法政学院热烈欢迎新同学”,高高挂起的大红横幅以及不远处正聚集的新生令校园存留着刚开学的气息。
为人师表,楼侧映入眼帘的四个大字衬着郁郁的苍柏,肃穆、沉静。在三楼左侧第一间办公室,我们见到了郭继教授。桌、椅、书柜,简洁的陈设,古朴而自然。
学法之路: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
一进门,郭继老师正擦拭着桌旁的茶几。见我们站着,他将椅子上的包以及一束鲜花放在空余的桌子上,忙招呼我们坐下。
严格意义上说,郭继老师并非“科班出身”,曾经的他就读于中专小学教育专业,34年的从教岁月里逐渐攻读了硕士、博士。郭继老师硕士时研究方向为公司法、保险法,博士时则师从全国最著名的土地法专家。如今他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更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
在学法之路上,郭继老师的博士生导师陈晓军教授,让他获益匪浅。“我们国家很早就提出法律了,法律现在尤为重要,选择法学我不后悔。”
郭继老师谈到,我们国家土地政策是二元制的,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制度适用不同的制度,所以土地制度的死结很难解开。
“研究公司法、保险法相对单纯,是技术性的,可以就法论法。”但如今郭继老师从事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所以要经常到农村去调研、驻村。“法学是一门实践学科,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主要是注重实践。”郭继如是说。
学法条对大多数法科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而郭继老师则认为,法律实际上是比较有趣的,法条的记忆不能死记硬背,还是要转化成解决实际事务的能力。
育人之道:严厉背后也是爱
郭继老师十五岁就参加工作,中专时受其生物老师影响颇大,在他的身上你能够感受到老一辈人认真严谨的做人做事态度。
作为淮师为数不多的教授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郭继老师认为情感投入是最重要的。“对于感情的表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比如有的老师可能跟学生以共同的爱好、语言拉近距离,而我主要是严。”
从小学班主任到中学班主任再到大学班主任,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的他对于育人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严厉的背后也就是爱。”当谈到做班主任的经验时,郭继老师如是说。诚然这种严厉的爱并不能被学生真心的理解,学生在背后会有些许怨言,但他仍然苦心坚持着。
郭继老师为了更好的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问题,每次早操结束他都会请几个同学一起去吃早餐,边吃边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法学是一种精英教育,对于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郭继老师提倡协调司法考试和考研时间,并把公共课的复习时间提前到大二来。
跟从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的而又态度谦和严谨的老师学习法律,对于法政学院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件十分值得珍惜的事情。
人性之河:黄土地上的法学博士
“面朝黄土背朝天。”因为从事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郭继老师隔三差五的四处奔走,驻村开展调研。由于国家土地法制度复杂,政策性比较强,,这就使得研究土地制度更要向下。
“为什么向下,就是了解一些土地制度实际是怎么运作的。”郭继老师说。
这些年,郭继老师去过山西、山东、陕西、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地,看到了最富裕的村,也看到了最贫穷的村,这对他或多或少产生了心理冲击。“我到某个村去时,这个村没有村部,村支书都是在自己家里接待我们的。”郭继老师感慨不已。
“我们国家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一定存在,现在已经有所好转。”法律是现代社会调整社会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制度,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信法、守法、依法治国的大热潮下,郭继老师充满希望。
致力于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的郭继教授,对于生长于土地间的农民有着拳拳之心。“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集体土地入市,借助市场交易使得利益释放,使农民得到实惠,在这方面法律还可以多做贡献。”
对于法与情的关系,郭继认为要力求做到法理与情理的有机统一,按照法律的术语,叫做可预测性,从情理上讲叫可接受性。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做不到有机统一,有时候人情关系会阻碍法律的正常实施和实行,会使得人民在案件中感受不到法律的正义,这就叫人情案。
郭继老师正是以对法律的不懈追求,与土地结下了不解的法律情缘。
(作者:吴晶 张海燕 审核:柏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柏华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