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3月21日电(记者 王琼 张敏)3月20日上午,“江苏高校名师名课月月观摩”系列活动第二十五期在淮阴师范学院长江路校区图书馆多功能厅举办。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学名师肖瑞峰教授,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二级调研员郭新宇,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江苏高校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峰教授,江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南京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昱,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毛广雄出席活动。南京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淮阴工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代表,淮阴师范学院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和各学院教师代表现场观摩。此次活动主题为“学科融合·科技赋能·体系创新——新文科背景下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并通过“云书院”平台面向全省高校进行直播。
图为“江苏高校名师名课月月观摩”系列活动第二十五期在淮师举办。记者 唐瑀 摄
毛广雄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淮阴师范学院在推动学科融合和教育创新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破专业壁垒,扎实推进教育素质化战略,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促进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教学质量提升与创新人才培养协同机制。
图为许芳红作报告。记者 唐瑀 摄
图为李迅作报告。记者 唐瑀 摄
图为王燕作报告。记者 唐瑀 摄
文学院院长许芳红、副院长李迅以及王燕博士分别以“守正创新,融合会通: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引领,智慧驱动——新文科背景下中文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筑基知识图谱,启航智慧课程”为题作专题报告。
在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和学者们积极发言,围绕学科融合的难点与突破点、科技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困境、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方向等问题展开深度研讨。
肖瑞峰在点评中充分肯定主题报告的前瞻性与实用性,从宏观政策导向、微观教学实践及具体教学案例三大维度进行剖析,着重强调学科融合中跨学科思维培养的核心地位。高峰提出,文科发展需立足三大层面:战略层面错位发展巩固基础地位,实施层面科学规划推进创新改革,方法层面借鉴前沿成果强化学科优势。
高峰提出三点建议:一要深度思考文科生存命运,要错位发展、巩固基础地位;二要厚积薄发,实现学科创新改革,在有限的目标内做好科学规划;三要精益求精,借鉴前沿研究成果,推动人文学科发挥其自身优势。
郭新宇总结指出,本次活动系统呈现学科融合与教学改革的江苏实践,为省域高校提供可操作性经验。她希望与会者将会议成果转化为教学行动,以创新实践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江苏高校名师名课月月观摩系列活动通过多元视角碰撞,为高校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对江苏省高等教育“学科-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形成示范引领作用。
图为肖瑞峰点评。记者 唐瑀 摄
图为高峰点评。记者 唐瑀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