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11月3日
地点:综南106
天气:晴
课程:大学语文
老师:解正明
这是一个早晨,和淮师历史上的无数日月相同,学子们奔走在前去课堂的路上。这是师院学风的传承,也是学子们求学传统的延续。和煦的阳光洒在每个人的额上,抬头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尘不染的天空和苍翠的树木,只有微微发凉的风在提醒人们秋天来了。
这一堂课是解老师的课。解老师是一个对语文教学有深刻认识的老师。记得第一节课,他在向我们概述大学语文这一学科时说:“大学语文没有模式的限制,是传授美的课程。”老师从不拘泥于固有的观点,他在带我们学习杜甫的《羌村三首》时,独到地结合唐朝历史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提出了诗中农村的破败景象是诗人心情的写照。他说:“你们要学会主动体验文学,用你们的手和眼去感受文学的本质。”因为解老师,我们对文学增添了许多亲切感,它不再是格式化的答案,而是对生命的感悟。解老师给了我们一种可能性,一种发现文学,品味文学的可能性。
今天语文课的主题是“信仰与幸福”。平时总是感觉这两个词很生疏,老师的一句话让我们回过神来:“人生的目标就是追求幸福。幸福是对现在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望。”讲解了幸福后,老师继续向我们解释信仰。信仰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它赋予道德以自律的本性和意义,信仰塑造了人,成就了人。解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让我们明白了要得到幸福就要理解人性和生活,要学会放下才能有机会看到别人看不见的风景。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一首生命之诗,这首诗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正处于大跃进时期,跃进导致的对自然和社会的严重破坏使中华民族遭受巨大的危机。老师说这首诗虽然在文学史上没有很高的地位,却是当时恶劣情况的真实写照。“在那个谎言满地的时代,一丝真实之声都相当可贵,而这首诗是对生命的礼赞,它唱出了人们的渴望,对生命得到尊重的渴望。”老师的眼里洋溢着对作者的赞许,他的脸顿时变得庄重。教室里陡然静了下来,这一刻大家都在思考作者说出真相的动力。“真相往往掩藏于偏见和暴力之下,那些敢于写出真相的人必然具有超凡的胆识和对信仰的领悟。”解老师简单叙述了昌耀的生平,我们了解了他先天的浪漫和后天的理想。老师解释说这首诗可以看做纯粹的写景诗,但我们更倾向于把它看做社会生活的写实,因为作者对生命的赞美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感受了什么叫做信仰,什么叫做坚守。
解老师神秘地笑笑,下面我们要学习一篇经典。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向他,他用浑厚的嗓音说:“接下来我们学习《圣经.创世纪》。”同学们的心一下提了起来。“一本宣传专制的书,一本宣传民主的书……”《圣经》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它生动的描写哺育了后世的一代代作家,而它对西方社会和科学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
语言是一个奇迹,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结晶。有解老师指引,我们必然在文学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下课铃响了,然而这只是一节课的结束,我们的文学之路远远未走完。让我们理解信仰,让我们相信未来,这是解老师送给我们一生的礼物吧。
(作者:经管学院1407 李泰然 审核:柏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柏华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