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堂速写 >> 正文
皇甫素飞老师的课堂:古韵新研——继往圣之“绝学”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4年11月11日 08:02   点击数:

时间:2014年11月5日,星期三

天气:晴

地点:理工楼南-202

课程:现代汉语(1)

老师:皇甫素飞

记得读过张载的话“为往圣继绝学”。何以称之为“绝学”?在皇甫素飞老师的课堂上,我找到了答案:深不可测者并非绝学,局限于大师之列者并非绝学,拘泥于古人之成者并非绝学。没有华丽外表的音韵学,即为古代之绝学。作为一节研究绝学的课堂,课主是一位年轻女教师,听众是一群还不谙学术的大一新生。就是这样的阵容,却承载着沉甸甸的份量。

皇甫素飞老师的课堂,传授较为古典的知识,她本身又带给人一种现代之感。她站在现代的角度,以现代的思维,对学问形成新的看法。常被忽视的汉语拼音,与英文一样的外貌,与日语及其形似的音标,读出的却是属于中国的语言,感受到的是中国文化独有的魅力。

探讨《汉语拼音方案》、深入学习国际音标、寻求辅音与声母的关系……这些看似高深晦涩的知识,一到皇甫老师的课堂却足以带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些看似简单至极的汉语拼音深入研究却又蕴藏深意。音韵学,不愧为绝学,它气韵万千。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古人们巧妙地运用直音法与反切法作为记音方法,尽管古音与现代音存在差异,尽管还有不完善不准确之处……很多“尽管”,如若没有他们的思索,何来今天的学术成就。

音韵学在皇甫老师的课堂上,又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学问。课堂上介绍到的经济学家周有光老人,在半百之年开始研究拼音。又是半个世纪过去了,到如今,他已被冠以“汉语拼音之父”。“春日起每早,采桑惊啼鸟,风过扑鼻香,花开落,知多少”,周先生创作的《采桑歌》包括21个辅音字母,也可见语言学者们的良苦用心。这位世纪老人如今依然精神矍铄,孜孜不倦地研究音韵,也不得不令人折服。

在学术界,哪怕并不热门,哪怕只是一粒尘埃,都会有许多满腹经纶的学者投身其中,甚至倾注他们的毕生心血。在我看来,这样的学术研究就有了真正的内涵。仅仅局限于在学术热点中插足,肤浅的说上那么几句感受,他们不是真正的学者。所以,在另一个层面上,学术界永远没有“热点”一词,因为做成真正的学问必定要经过时间的洗礼与打磨,当你看到美丽的风景,一切都已时过境迁。但是,研究成果却拥有无法衡量的珍贵。音韵学便是如此。

皇甫老师的课堂,返璞归真,博古通今。古韵新研的过程,仿佛让人回到了书声琅琅的私塾,又让人身处神圣的学术殿堂。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时隔十一年之后重读音韵,已不再是咿咿呀呀的念读,而是对其进行重修,更是肩负往圣的绝学重任,继而上下求索。

(作者:淮通社网络新闻社 胡芷睿 审核:郑玉婷)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郑玉婷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郑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