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堂速写 >> 正文
王爱军老师的课堂:走近文学 感悟时代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4年11月09日 10:00   点击数:

时间:2014年10月31日

天气:小雨

地点:理工楼南—105

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老师:王爱军

急急匆匆赶到理工楼,没有戴眼镜的我只好坐在第一排。刚一坐下,王老师便走了进来。“同学们,好久不见。”确实经过军训运动会的我们是很久都没有上过当代作品选的课了。

“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部作品,鲁迅的《伤逝》”王老师分析作品的时候总是喜欢先把作者了解一下,把写作背景跟我们交代清楚,《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王老师说涓生跟子君的爱情故事和鲁迅本身相似,鲁迅当时有一个只有夫妻之名的妻子,随后在他执教之时,与爱慕他的女学生许广平结婚生活。“当然,网上也有人说这是鲁迅在后来和弟弟后来关系破裂下写下的”,同学顿时发笑了,课堂气氛立马有所活跃。

王老师带我们一起分析了文章中的巧妙之处,“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了这寂静空虚,已经满一年了。”王老师停了下来,“同学们在这里发现了什么吗?涓生是真的爱子君吗?”同学们都仿佛恍然大悟,原来鲁迅在开头就为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埋下伏笔。整篇文章也是鲁迅用恋爱的话语变现家庭专制,唤醒新一代青年打破旧习惯,提倡男女平等。

继而,王老师又跟我们解析了涓生与子君在那个时代是启蒙与被启蒙的关系。小说并不是一片纯粹启蒙的小说,启蒙精神并不高涨,在这篇小说里倒是有点像启蒙泼冷水的意味。这激起了我对鲁迅的兴趣,我所了解的鲁迅是中国新文化的主将,拥有强烈的启蒙思想、彻底的反封建思想和丰厚的意蕴。而在《伤逝》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鲁迅,我不由得开始疑惑为什么他会发生写作风格上的大逆转,王老师解释:“那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没有必要的牺牲,比如刘和珍君、夏瑜……”我才起想在那个时期出现一群激进的青年,他们为了新文化毫无畏惧地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我想鲁迅也懂得了要理性思考,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来让广大青年们冷静下来,看清形势再思考行动,不要再做无所谓的牺牲。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我懂得了在鲁迅那个时代,在涓生的身上,我看到了广大新文化运动者在面对一个未知新社会的矛盾与疑虑。在子君的身上,我看到了待启蒙者对封建制度的抗争。王老师的生动讲说,让我学会如何去阅读一篇文章,如何去深度思考作者的那个时代。王老师的每句话都印刻在我的心中,让我受益颇多。王老师引领着我们走近文学、感悟文学,并不是像以前那样囫囵吞枣式地阅读作品,而是细细品读,走近文章,用心与作者以及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沟通,感悟时代意义。

(作者:淮通社外宣新闻社 戴悦 审核:顾敏)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郑玉婷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郑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