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10月27号
天气:多云
地点:教A3—101
课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
教师:单淮
灰蒙蒙的天气,冷风放肆地侵扰着空腹。大三以来,每个周一的早晨,我一分钟也不舍得迟到,因为单淮教授的课堂丰富到让人思想能开出花来。
“今天我们要梳理的是一系列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知识点,考研的同学尤其要好好听,掌握这些对你们的专业课都非常有帮助。”开篇简洁明了,我们都知道一场文化盛宴即将开始了。
我们常会听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关于历史总是会有很多种说法,单淮教授说历史,传递出的感受是分享与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究竟是什么?历史上有多种说法。课堂上,教授列出三点让我们思考,第一种说法是,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苏联爆发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毛主席当年提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第二种说法是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两篇文章《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对于第二种说法,单教授认为并不准确,李大钊同志发表的两篇文章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一个了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是中国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就引出了第三种说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这些知识本可能是枯燥乏味,不愿触碰的,但是单淮教授引经据典,环环紧扣,让人觉得,后面的知识好像一个神秘仙境,还想再走一步,再走一步。
大学的课堂精彩会有两种,专业知识精致动人或是如同鲜香的大锅荟萃。单淮教授的课堂两者兼具,无比过瘾。在课堂上,教授总是格外照顾我们这群挣扎在人生关口,迷茫难前的大三学子们,知识点的梳理,时事政策的介绍都会和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编制进行结合分析,同时又不忘对我们人生价值观进行塑造。“世界上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评价细分一共有54个标准,我们目前的考核机制即便再精致也只能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24%进行测试。所以各位身为师范生的你们,以后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大家不要以考试成绩等等对一个孩子进行主观评价。”单淮教授谈到当下应试教育的时候,这样告诉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也应该去学习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包容与爱。这里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单淮教授的课堂总是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数字课堂,GDP总量,历史事件的时间,国际贸易等等甚至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的数字他都能说的一个不差,这总是让我叹为观止,瞬间能脑补出一个小台灯下老学究的形象来。
数日不露面的男同学都能聚精会神的记着笔记,全班上下目不转睛,这就是单淮教授的课堂,我很庆幸大学里遇到这样一位有意思的教授。
(作者:淮通社 张昕芸 审核:柏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柏华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