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淮师人物 >> 时代先锋 >> 正文
儒雅谦和 君子如玉——记党委宣传部朱延华老师
来源: 时间:2011年06月02日 00:00   点击数:

建党90周年征文

儒雅谦和 君子如玉

——记党委宣传部朱延华老师

传媒学院学生 朱静怡

初闻朱老师大名,是通过一位同学的转述。那个时候还是大一,朱老师还在校团委担任团委书记,而我的这位同学刚好是团委翔宇通讯社的一名成员。身为编辑的她要上传稿件十分不便。朱老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大手一挥,“豪迈”地说:“以后要编辑稿件,直接来用团委的电脑就好,你们跑来跑去找电脑,大冬天的冻病了该多麻烦!”当时的我,被同学讲述的这件小事引出了一份感动,又有一丝好奇——这样关心学生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感动和好奇,这是对朱老师的第一印象。后来大二我加入校报,朱老师也在那个时候升任党委宣传部的部长。闲谈中和朱老师提起上面的那件事,他摆摆手,说自己已经完全不记得那样的事情了。我又提到当年刚刚开始搞的“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那个推荐他的班级的推荐词里,记述了他用自己的车载快要迟到的同学去教学楼上课的事情,可是他也说自己早就忘了有这样的事。其他的老师笑言他是“贵人多忘事”,我想,这大概是他本人的谦和吧,谦和到觉得这样的小事实在是举手之劳,也是一个老师应为之举,所以,便记得不那么清楚了。与他接触的多了,便愈发觉得这么一位老师,真真当得起“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八个字的评价。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是一位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他的课却远远不像是一般人认知的政治课那般枯燥乏味。知识渊博的他上课时妙语连珠,看似“散”的教课方式却有把你牢牢的拴在课堂上,让你听得欲罢不能。他的课上,除了本班的学生以外,甚至还有很多慕名前来的“粉丝”学生,如追星族般抽空去听他的课,一节课不落的听完整个学期。而这位思想开明的老师的课堂,也是开放地欢迎着淮师的每一位学子。

身为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的朱老师,常常鼓励大家多走出去实践锻炼自己。他大力推动校报的改版,成立整合全校宣传机构力量的“淮师校园传媒联盟”,创办具有师生互动功能的“淮师新闻网”校园新闻门户网站,改组校报成为“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通讯社”,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他的各种“奇思妙想”式的新奇想法和建议,让校报从单纯的机关党报变成了“老师爱读、学生想看”的校园宣传阵地,每月的发刊日都要面临“洛阳纸贵”“一报难求”的局面。他时刻以共产党员和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时每刻都在为怎样发挥校园宣传阵地的作用思考。

这个儒雅谦和的人,工作中却是异常的严肃。每当我们的文稿或照片出了什么问题,他总是严肃的批评我们,我们低着头不好意思看他时,眼角的余光却总能瞄见他那副严厉却又不忍心板起脸训斥我们的表情。往往是刚说了几句很严厉的话,又用非常温和的语气指出我们的错误和不足,轻轻地提醒我们下次不要再犯。于是我们知道,这位谦和儒雅的老师,是不忍心真的板起面孔训斥学生的。

没有接触过他的人,是理解不了他对学生那种骨子里的尊重和平等的。他的人人网日志里,甚至还有受邀看晚会后记录的心得。每一场晚会他都认真地看,守信守时,不因为答应的对象是学生就“耍大牌”。他“神出鬼没”于学生的状态、日志的回复中,关注他们的每一点动态,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他的学生来说,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而是我们身边最真实的一位可以获得诸多启迪感悟的良师益友。

他总是对学生那么关心宽容,却又对自己那么严格。为了让新闻稿尽善尽美,常常陪着我们工作到很晚;他常常在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之处考虑良久,力求完美。校门口那块“淮师,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的大标牌,就是他亲自敲定的文字和图像。“百名记者下基层”的联动采访中,他更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给学生记者自己创造和发挥的空间,大到栏目结构,小到一个学院标志一句话,他都要再三比较,征求多名学生的意见之后再做决定。

常常在深夜,还能看到淮师校报的QQ群里,那个亮着的“要叫朱老师”的头像,于是知道,他又要工作到半夜了。而早上七点多,你就能看到他出现在人人网的新鲜事里,或是推荐一些同学的好文章,或是发布一些最新的校园动态,或是对学生记者的鼓励和建议,他像是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一般,在校园宣传的阵地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发掘着淮师的优秀宣传人才,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作者:朱静怡 审核:王德勋)

关键词:

本文来源: 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root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