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者:高文萍
笔录者:王丹
白云苍狗,我的毕业近在眼前。
是《致青春》将我送上“毕业生”的列车,浏览过沿途一场场难忘的毕业晚会,终于在人生的又一起点停靠。
左为高文萍。图片来源:人人相册。
光辉岁月
我,在淮师,在教科,在092班。这就是我心中的大学印记。作为教科学院一名名副其实的师范生,我始终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踏踏实实,在大学青春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大学四载,我凭着自己的努力,在老师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5次以前三名的综合成绩荣获校一等奖学金,还荣获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江苏省头条新闻一等奖。另外,我曾被评为“校十佳记者”,“校优秀学生干部”,“淮安市大学生党员义工”,“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在校内外媒体上发表过多篇文章。作为师范生,我对基本功尤为重视,平时坚持勤练书法、普通话、简笔画,三字一话也很扎实。此外,我在手工、美术等方面广泛涉猎,通过学剪刻纸、手工花、水彩画、素描、国画等争取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做个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准教师。同时,我还深刻地感觉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于是我又积极武装自己,考取了全国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我明白,过去再多的辉煌都只能代表过去,它们不该也决不能成为自己沾沾自喜的理由,因此,我绝不会固步自封。
面对考研,我也曾彷徨。但好在我心中有自己的定位,最后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了考南京市鼓楼区的教师编制。确定目标之后,就是接近两个月的刻苦复习。1月2日,我在笔试场上,依然自信。尽管最后笔试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我并没有灰心,又马上投入到面试的准备中去。我深知竞争的激烈,在那样的情况下,来自淮师的自己也许不会被看好。面对考官的苛责,我仍然要说:“淮师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而我有自信,在这种氛围熏陶下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也许就是凭着这份自信,我幸运地考上了南京市鼓楼区的教师编制。至此,我将开启人生的又一旅程,扬帆起航。
我怀念的
我,在校内,在校外。这些都使我的大学生活五彩缤纷。四年里,我在参与不同的活动中收获经历,收获友情,收获成长。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在淮通社的工作经历。从写第一篇稿件开始,似乎就注定了我与她的不解之缘,从一颗普通的“小星星”成长为一名副主编,我倾注过自己的心血,也的确感受到了“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满足。尽管现在已经离开了那个曾经最爱的地方,我仍然时刻关注着她的成长。因此,至今还很珍惜宿舍门缝里传来的每一份倾注老师和学弟学妹们心血的报纸,捧着报纸的时候,就很享受那份沉甸甸的情谊,仿佛自己从未离开过。淮通社对我来说,永远不会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大二的时候,我组织和策划了学生工作党支部的党日活动“传统在心,文化同行”,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使者,教淮阴区长安小学学生传统的中国剪纸,画京剧脸谱、唱京剧名段,模拟私塾给“弟子们”上《论语》,给学生猜灯谜,发起图书漂流。此次活动反响很大,曾获得校内外的一致好评,《江苏教育报》、《扬子晚报》、《淮安日报》、《淮海晚报》、中国江苏网、中国苏北网等12家新闻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继报道了《淮安市大学生党员开展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汉服”老师给小学生讲论语》等多篇报道。该活动荣获校“最佳党日活动”,被申报至江苏省“最佳党日活动”。活动的反响很大,我也是满载而归,正是出于那次活动的鼓励,我开始更多参与活动的组织策划,期间,能力着实得到很大提高。
2010年,我所在的团队成功申报江苏省第二批百优志愿服务项目《撑起爱的天空,让心不再留守——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系列活动》。团苏[2010]54号确定此项目为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并获得立项资助。我和老师及队友们一起付出汗水,浇灌爱心,见证着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小学孩子们的快乐成长。
担任教科院10级2班班主任助理那段时间,是我责任意识增长最快的时候,我乐意融入同学们的生活,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们排忧解难。一段实习生活,圆了我站上“三尺讲台”的梦想,从紧张、平复、如释重负到熟练,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喜爱。每每看到孩子们纯粹而清澈的眼神,毫无芥蒂地与我互动,我真的觉得自己这一生,只愿用教师这一身份走下去了。
即刻出发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今天,这叶不系之舟整装待发,只留下青春的散场。但在我心头,依旧存有眷恋。母校于我,就是那份缱绻的绿叶对根的情谊,忘不了这里的人,因为这里有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敬业的老师,还有多数不曾熟识的但心有灵犀的淮师人。
不舍,朋友。我一直很庆幸有一帮那样的死党,我们睡上下铺,一起上课,一起吃饭,形影不离,也许开始的我们都有自己的棱角,相处期间,不乏对彼此的伤害。但经过四年的打磨,我们契合得很好,此刻涌上心头的,就是那些点点滴滴的动人片段。一瓶瓶晚归时你们早已打好的热水,一次次劳累时你们心疼的“责备”,一幕幕争吵后我们默契的相视一笑......这些都将定格在我的青春纪念册中,待日后细细品尝,回味。
不舍,恩师。四年时光,我接触过许多风格迥异的老师,和蔼可亲的朱延华部长,敬业的张中迅老师......记得朱部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学环境就像卤汁,你们日日沉浸在卤汁中,终有一天会被浸染,但我希望你们能保持自我,不被卤化。”这番真挚的期待,给我很大动力,支持着我在奋斗的道路上拒绝平庸,活出自我。
淮师老师们的敬业使我敬佩,记得一个假期间,我急需一份材料,尽管我知道那样的时间段去取一份材料的不易,我还是怀着一丝希望申请了。没想到,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学校的证明材料,当时是张中迅老师给寄的。材料的盖章,从学院到学校,再到寄出,我明白其中的辗转不易,更何况,张老师并不是我的直系辅导老师,这更令我深受感动。他们才是真正关心学生利益的人。
请允许我在离别之际向你们道一声“珍重”。
说到学习生活体会,我想,首先,是我自己的现身说法,一定要有自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不要妄自菲薄,昂首挺胸地面对来自各方的检阅,勇于成为人生激流中的弄潮儿。其次,要有毅力和恒心,做事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锲而不舍的努力。最后就是要抓住人生的机遇,在青年时代多加努力,不一味看重结果,而要学会享受奋斗过程。我相信,毕业既是一段时光的结束,又是人生另一个起点的开始,新一阶段的旅程会有更多的挑战,也会有更多机遇,要始终坚定未来是美好的。
对于母校,四年的感情,让我倍加爱护她,因为她的荣誉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荣誉。希望母校越办越好,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中肯的想法。毕业前,我想对母校提些建议,首先,一直为我校拥有苏北最大图书馆而骄傲,这着实为莘莘学子提供了不竭的学习资源。但遗憾的是,身边的不少同伴因图书馆无座位而却步。我希望学校能考虑在图书馆多添置一些座位,为真正渴求知识的学子消除后顾之忧;其次,宿舍后勤的服务值得肯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后勤的收费值得商榷,如马桶堵塞的维修问题;然后,新旧宿舍楼更迭,尽管住宿收费不一样,但一些住宿楼条件需要改造,有不少被分到六人间的同学,平常生活的空间实在很小,并且都处于老楼底层,生活起居不方便;最后,我想为女生们争取些福利,女生是淮师的主体,但适宜女生的室内或室外活动的场地和项目较少。希望学校能在这方面引起重视。
纵然我们的一生,只是浩大广博的时代画卷中微不足道的一笔;纵然我们共处的朝朝暮暮,只是漫漫人生征途里短暂的一瞬;纵然我们今日的喜怒哀乐,只是多年后沾满尘埃的泛黄的相片:我们毕竟曾共同走过一段岁月,一段无可替代的岁月。
(作者:王丹 审核:朱延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朱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