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淮师人物 >> 高端访谈 >> 正文
毛广雄:承载希望、成就梦想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4年03月08日 16:13   点击数:

“城市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09年6月,前身为地理系。现有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四个专业,其中地理科学专业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地理科学类专业(包含学院内所有专业)为‘十二五’江苏省高校重点专业……”

看着拿在手中的这份城环学院简介,只是开头就让我难以置信:学院内所有专业均为“十二五江苏省高校重点专业”。如此大手笔,实在是不容小觑啊。

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城环学院在学校里算得上是个“小”院了。它的办学规模不大,每届只有四个班,目前在籍生768人。但是,“小”院又真的“小”吗?它为何总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我们不妨走近细看。

谋学院发展,院长“抢”资源

上午11点,来到毛广雄院长的办公室,十米见方的办公室里布置的简朴整洁,38岁的毛院长在电脑前专注的办公,风华正茂。之前有过预约,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便开始了愉快的交谈。

问及作为院长以来,印象最深的工作内容,他笑言道:“我目前的核心工作就是抢资源,用各种方式到处抢。我们的团队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阶段了,有能力更好的做科研以服务地方,我们需要更大更好的平台。这一切没有人会送给我们,所以我们必须主动寻求机会,不等不靠,去抢。”

院长的工作职责是对学院的教学、科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负责,核心工作当然是谋求学院发展。这句带着几分幽默的“抢资源”,瞬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活力和干劲儿。

“比方说,5月8日至9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江苏省社科联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地方政府官员40余人聚首淮阴师范学院,共同研讨淮河生态经济走廊与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这次高峰论坛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契机。我们要主动承担起研究任务。”

一直以来,城环学院按照“纵向整合、横向联合、注重协同”的思路,全面推进学院学科和平台建设。在人文地理学二级学科重点建设学科上一轮评审优秀成绩的基础上,围绕洪泽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淮安都市圈与中心城市发展等区域重大需求,整合学科精干力量,组织申报了“地理学与区域发展”校级特色学科。积极参与生科院、文学院优势学科建设,专立“区域农业与功能区划”学科方向,努力为学院争取资源。作为主要支撑学科,积极融入省级“洪泽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和相关研究工作,努力扩大学院的影响力。组织市级平台建设专家咨询会,申报市级平台选题10个,力争在平台建设上取得突破,不断提高学院的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科学发展的水平。

“只有主动去抢下了这些项目和资源,才能给我们的师生提供足够的锻炼和发挥自身才能的平台。”

人才培养有妙招,“学术风”扑面而来

城环学院自2009年正式更名为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仅仅4年时间,是一个年轻的学院。如何办好“十二五”江苏省高校重点专业,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永远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为谋求长远发展,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两方面可谓是双管齐下。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先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北京等地的高层次人才招聘工作,尽最大努力引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另一方面,注重青年教师的潜力,鼓励教师通过单科进修、访学、出国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今年孔伟、秦晓倩、关劲峤等3位老师考取博士,蔡安宁、张春梅、曹蕾等3位老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尚正永同志顺利评上教授职称,刘传明、卢妍同志顺利评上副教授职称,新增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骨干教师1人。

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张飞同志利用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到德国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培训,组织学术、学科带头人和主要科研骨干参加中国地理学会年会等学术会议。

平日里,毛院长经常带头组织老师们一起交流科研与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在全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思维碰撞,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使得“学术风”扑面而来,吹遍了每一个角落。不少青年教师既是“教学标兵”、“教学能手”,又主持完成了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通过引进、培养、转向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以及对专业发展的适应性。从职称结构看:现有32名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副教授及享受副教授待遇的12人,占教师总数的37.5%;讲师及享受讲师待遇的15人,占教师总数的46.9%。从学历上看:博士及在读博士16人,占教师总数的50%;硕士13人,占教师总数的40.6%。一支结构较为合理、富有发展后劲的师资队伍日益成熟起来。

2012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各1项,学院在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达到9项、市厅级项目10余项。新增权威和CSSCI期刊论文20余篇,荣获淮安市科技进步奖一项,9位老师的论文在淮安市第14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比中获得二、三等奖。

这支年轻的队伍成绩斐然,后劲十足。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2年时间,他们会给城环学院带来跨越式发展,让地理系专业发挥其应有的巨大能量。

四年青春无悔、毕业笑得正甜

“在这里,每一个梦想都会被呵护,四年来我们得到了最大的关爱与鼓励,不论是亲切的老师、课程的合理安排、实验条件、实践机会都让我受益匪浅。只要你愿意,四年青春可以无憾,毕业那天你会笑容灿烂,当然在心底,那份缱绻的绿叶对根的情谊一直、一直都在。”这是一位城环学院09级毕业生的心声

近年来,城环学院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强化非师范专业改造,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明确房地产专业链建设思路。召开学院重点专业建设论证会,就“为什么建”、“建什么”、“如何建”开展研讨并形成共识。高起点规划地理科学省级重点专业类建设,努力加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的培育与建设力度,培育一定的标志性教学成果。积极做好已有专业的整理工作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申报工作,努力形成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纵向涵盖地理学所有专业,横向涵盖理、工两大学科门类的专业体系布局。

先后组织多批学生进入相关中学、测绘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实习,分专业组织实习交流汇报会,让低年级学生从中分享高年级学生的实习经验和教训;成立由市住建局、规划局等部门领导参与的学院应用型专业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和基地建设方面获得广泛支持。

同时,完善《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综合测评细则》等多项规章制度,推进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重点打造系列化、品牌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构筑富有学院特色的大学生实践育人体系。积极推进学生事务公开和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工作新机制,加强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平台建设,积极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学院先后被评为校主题教育月先进单位、“新生节”优秀组织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五四团歌嘹亮比赛一等奖、青春诗歌朗诵比赛一等奖、12.9文艺汇演三等奖、新生才艺大赛三等奖,学院团委被评选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淮安市五四红旗团委。

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考取南京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公务员、大学生“村官”。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学院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就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建设有用的地理学”,“关爱学生成长”。这是城环学院在探索长远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的步伐,两条腿走路,完善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忘学生工作,齐头并进,用四年光阴里的点点滴滴付出,托起学子对未来的无尽期盼。

时针已指向12点,在我们为耽误了院长下班时间感到非常抱歉的时候,竟然得知:自从任职院长以来,他中午从未回过家。“学院里有太多事情要做,大大小小的都要兼顾,关系着学院的长远发展,不能有一点疏忽。”“而且中午在学院里待着挺好的,这里也是家,习惯啦。”

告别了这位充满活力和干劲儿的院长,走出教学楼时,发现了墙壁上之前不曾留意的标语,“成我梦想,环抱希望。”这条自学生中征集而来的LOGO,一方面是学子对城环的期待,可我更觉得,它是城环人的自信宣告:这里,是一片承载希望、成就梦想的沃土,这里有着自己的绚烂晴空。

(作者:朱彥 审核:张昕芸 戴正东)

关键词:二级学院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张昕芸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张昕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