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那是七十年前的长沙,破败的房屋、满目的疮痍、阴暗的污垢、衣衫褴褛的百姓。一个满脸疲惫的男子,携着他的夫人,脚步沉重地走在街道上。他,出生于国民党高层的权贵之家,却不顾家人的阻拦,怀着满腔热血,走上前线,保家卫国。八年抗战,让他年轻俊朗的脸庞,过早地布满了尘土与沧桑;她,是长沙城一户殷实商家的女孩,从十六岁到二十二岁,在连天的战火中,完成了一个天真女孩到坚忍女人的蜕变。
他是顾清明。她是胡湘湘。他们无忧无虑的青春,在一次次亲眼目睹的生离死别中,破碎得那么突然、那么彻底、那么决绝。他不再是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少爷,她亦不再是任性烂漫的女学生。他投身战场;她服务后方。他身负重伤,一次次死里逃生;她昼夜奔忙,无怨无悔地救死扶伤。在那个混乱又无常的年代,他们,怀揣着一颗年轻而火热的心,彼此温暖,共赴国难;他们,对着炮火连天的暗沉夜幕,含着泪水顽强地微笑,一直默默坚信“每一个向死而生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他们的悲凉经历,是一段尘封岁月的缩影;他们的坎坷人生,是那整整一代人的坚忍群像。——她说:“战场上枪炮无眼,我只求你能活着回来。”他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有许多事物被过滤、被淡忘、被遗弃。但是,总有一些东西,会被深刻地铭记,将一直留存在历史的书页中。尽管经历了岁月的荡涤,光阴的沉淀,却依旧永恒闪烁,熠熠生辉。八年抗战,我们不会忘记——不会忘记那些,英勇杀敌、铁骨柔情的顾清明;不会忘记那些,迅速成长、坚强刚烈的胡湘湘;不会忘记,那平淡如水、遥相牵挂的爱,那歇斯底里、撕心裂肺的痛;不会忘记那些、在荒芜贫瘠的中华大地上,在变幻莫测的人世间,每一个视死如归、高昂着头颅的生命。
战火的洗礼,是最深刻的成长。台湾著名学者齐邦媛,曾在她的《巨流河》中写道:“灾难是无法比较的。对于每一个受苦的人,他的灾难都是最大的。”当抗战胜利和全家阵亡的消息同时传来,于一个年仅二十二岁的女子而言,是怎样的残酷与荒谬。奶奶、父母、姐弟、外甥,那一张张熟悉又亲切的脸庞,那一幕幕触手可及、相依相偎的时光,从此却只能蜷缩在记忆的角落,又是怎样的痛楚、无力与苍凉。“湘湘,战争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场灭顶之灾。我们,一起开始新的生活吧。”窗外是震耳欲聋的热烈的鞭炮声,而他和她,却只能相拥而泣,泪如雨下。
漫漫八年的抗战,七十年前的中国,有多少个顾清明和胡湘湘;又有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妻离子散;有多少个热血的生命如流星般逝去,虽死犹生;又有多少伤痛与绝望,悄然隐藏在了无痕的岁月中。当今天的我们,整日沉浸在风花雪月的韩剧、勾心斗角在鸡零狗碎的琐事、醉生梦死在iPhone、iPad的世界,是否会觉得自惭形秽?当今天的我们,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挥霍着短暂廉价的青春,在人生的路途中漫无目的地徘徊,是否会从心底涌起一种愧对使命、愧对幸福的深深的羞耻?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怎样的境界、怎样的气魄、怎样的胸怀?!即使时隔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依旧烛照在苍茫的人世间——警醒着世人的无知、唤醒起世人的良知——让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精神与品质、那个沉重而坚忍的时代——永垂不朽!
(作者:董玥 审核:柏华)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