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淮师文学 >> 学生专栏 >> 正文
【董玥专栏】月若无恨月长圆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5年05月03日 22:09   点击数:

深夜,漫步在人迹稀少的校园,只有两边的路灯氤氲着昏黄的光圈,眨着一双疲倦又惺忪的眼。辽远而空阔的苍穹上,明月高悬,卷携着清冷的夜风,透过树叶斑驳的黑影,悄无声息地洒下一地清辉、一地寂寥、一地苍凉、一地破碎的梦——穿越时光厚重的尘埃,诉说着多少不为人知、无人了解的依依往事。

双手插在口袋里,我默然地走着,默然地听着耳机里循环播放的老歌:“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想是人世间的错,和少年不经世的我,今生的所有,也不惜换来匆匆不语的胶着。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蓦然回首,悠悠冥想,在这人世间、平静如水的外表下,到底隐藏了多少真挚如水的情感;在这社会中、铜墙铁壁的高压线下,到底埋葬了多少相爱而不能相守的悲欢离合?

是的,连自己都难以置信,如今,我竟会情不自禁地站在第三者、插足者的立场上,给予他们最真诚、最恳切的同情。无可否认,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们共同构建了坚固而缜密的社会秩序,将人和事牢牢禁锢在规定的轨道上。也正是在法律的约束、道德的感化下,我们的生活才得以其乐融融、和谐美满。可是,人毕竟是感情动物,有时候,感情是理智难以控制的,不是吗?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邂逅了一段纯净而美好的爱情。然而,泪眼朦胧中却相见恨晚——此时,无论选择含泪离开,还是奋力一搏,都无疑是一道无法弥合的伤、一场撕心裂肺的痛。

曾经,我也非常鄙视“小三”,觉得他们是破坏他人幸福家庭的罪魁祸首,是一个为社会所鄙视、为道德所不容的角色。可是,现在细细回想,我们是否可以冷眼旁观,置身事外,更多的给予他们一些理解与宽容呢?一纸婚约,的确缔结了一段牢不可破的关系,受到世人的认可、得到法律的庇佑。可是,与我们结婚的人,却不一定是生命中真正对的那个人啊。当对的人却出现在了不对的时间,便是一场无可避免的情感与理智的交锋。追求真爱,是每一个人无可非议的自由,然而这所谓的自由,在法律与道德面前,却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苍白无力。

诚然,人身而为人,就必须要谨遵法律和道德;人身而为人,就必须要有责任、有担当,能够做到“想有所为却有所不为”——这的确是永恒的真理。可是,对于第三者插足、小三上位,难道我们必须盖棺定论,一语认定是“为天地所不容”的羞耻吗?这未免也太盲目、太武断了。也许,看似简单明了的表象背后,却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段痛彻心扉的隐情啊。因此,判断选择的对错亦不可一概而论。有时候,早先的婚姻往往只是一种顺从、一种认命、甚至一种近乎麻木的习惯。而当真爱骤然降临时,我们又为什么要放弃追寻幸福的权利?不管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还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都无疑是命运无情的捉弄。抛下世俗的流言蜚语,与命运抗争到底,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可歌可泣的无谓与勇敢呢?

道德和法律,的确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但是草率地把第三者定位在其对立面,却是一种愚蠢和幼稚。其实,从一些作家的作品中,我们亦可以看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同情与思考。被誉为“台湾文学祖母”的林海音,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晓云》,便是一场轰轰烈烈、令人唏嘘的婚外恋。温婉动人的文字中,是叹不完的痛苦,诉不尽的哀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为第三者的晓云,不为人知的柔弱而善良的一面。而在琼瑶绚丽多姿的笔下,在那一系列崇尚真善美的乐章中,一部《紫贝壳》腾空出世,在历尽种种非难后,终于唱响了一曲惊世骇俗的胜利的战歌。而在获得茅盾文学奖、陈忠实的著作《白鹿原》中,正面人物鹿兆鹏与白灵的结合,也以重创其弟鹿兆海为代价,被公认为一场无可争辩的横刀夺爱。

也许,在爱情的维度下,这个世界原本就是混沌而模糊的,黑白分明只是一种美好又天真的奢望。也许,在黑与白之间,还存在着一段漫长的灰色地带,行步其间,那无关对错,只取决于个人的态度与选择——人生一世,永不后悔,便已足矣。“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长圆”,仰望浩瀚深邃的夜空,头顶上是满天繁星。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我多么希望那一轮象征着爱与美好的圆月,能够永远永远、长长久久地高悬于苍穹之上呀。

(作者:董玥 审核:朱延华)

关键词:董玥专栏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朱延华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朱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