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刘碧龙 教授
时 间:2018年11月07日(周三)下午16:00
地 点:长江路校区理工北楼204会议室
主 办: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省现代检测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建设实验室
淮安市物理学会
报告内容:传统上,一般采用多孔材料进行中高频吸声。对于低频声波,且受到空间或其它使用条件限制时,需要采用结构共振吸声的办法。马大猷先生于70年代提出的微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有效吸声频带宽的特点,是最为经典的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板需要配合声腔使用,以250px声腔计算,其吸声峰一般在300Hz左右。为在空间限制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低频吸声性能,近年来又演化出许多新的思路。本报告围绕低频共振吸声结构,试图梳理该研究方向的进展和趋势。
报告人简介: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优秀百人(2013),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2015),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18)。主要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研究,在水声材料与结构设计,管路噪声传播理论与主被动控制,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与结构噪声耦合传递理论等方向取得显著进展。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声学材料与结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其中参与的低噪声水润滑轴承项目,成果已在战略型号装备上应用;发展的一种方法,应用于意大利Piaggio公司新研飞机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下作用壁板的噪声计算,与实际飞行测试数据吻合,相应成果主要发表在JSV,JASA等主流学术期刊上,引起包括波音、NASA、TsAGI等国际同行的引用或关注。此外,他与Nilsson教授通过斯普林格出版了英文专著《Vibro-Acoustics》三卷。曾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浙江大学客座研究员、第21届国际声与振动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2014),国际同类主要学术期刊《Applied Acoustics》副主编(2011-2015)等职。
(作者:马鹏程 审核:陈贵宾)
关键词:学术报告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陈华庆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