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宣传动态 >> 正文
淮海抗战英烈群雕(之九十八):手无寸铁兵百万
来源: 时间:2015年09月01日 08:13   点击数:

范长江,1909年10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2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之后开始撰写社会新闻通讯并为《大公报》撰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范长江在周恩来的直接指导下,与胡愈之等团结全国广大进步记者组成“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台儿庄战役打响后,范长江到前线采访,写下了《李宗仁纵谈抗战前途》、《慰问台儿庄》、《台儿庄大捷》等通讯刊登在《大公报》上,准确地宣传了中国军队英勇抗战、人民踊跃支援前线的事迹,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1939年5月,范长江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皖南事变发生后,范长江乔装潜行,辗转前往苏北,于1942年8月抵达苏北盐阜区停翅港。华中局、军部机关报《新华报》与盐阜区党委机关报《盐阜报》,联袂在毗邻停翅港的陈集镇举行“报人座谈会”,欢迎范长江。9月底,在范长江与新闻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青年记者总会华中办事处筹备会”和“盐阜区青年记者分会”同时宣布成立。

在陈毅的支持下,范长江着手组织成立了新华社华中分社,并担任分社社长,同时兼任华中局、军部机关报《新华报》报社社长。华中分社成立后即开始向延安新华总社发稿,报道新四军及华中根据地的抗日斗争消息。

为保证通讯的有效畅通,在军政治部的直接关怀下,范长江从部队抽调了五六名素质较好的报务员,在新华社华中分社内着手成立了报务台。范长江继而又对分社、报社内部体制进行改革,使之更加正规化。他将一些业务骨干派往新四军各师,在各师建立新华社的分支机构,先后建立了淮北支社、苏南支社、苏中分社、淮南分社、苏北分社、浙东分社等,形成一个庞大的通讯网络。

1942年底,日军集中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施战略大“扫荡”。范长江带领华中分社随军部抵达盱眙县黄花塘。当时,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抗日根据地普遍传达。范长江筹备召开了“淮南津浦路东第一届民间艺人代表大会”,会后范长江亲自领导大众剧团深入民间开展文艺实验工作。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范长江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文艺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范长江历任《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兼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等职。新中国成立后,范长江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1970年10月23日,范长江在河南确山逝世。

(作者:刘小清 审核:庄飞)

关键词:

本文来源:淮安日报责任编辑:庄飞

编辑: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