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宣传动态 >> 正文
淮海抗战英烈群雕(之四十九):血战沙场铸忠魂
来源: 时间:2015年08月04日 10:38   点击数:

罗忠毅,湖北襄阳县人,1908年3月15日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历任红军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罗忠毅奉命留守原地坚持斗争,历任福建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第一作战分区司令员、闽西南红军游击队第一纵队司令员等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忠毅率红军游击队1000余人奉命下山接受改编。部队被授以闽西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番号,罗忠毅任司令员。1938年2月,闽西南人民抗日义勇军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罗忠毅任第二支队参谋长。7月初,第二支队挺进江南敌后,罗忠毅将部队展开于京芜铁路以东、京杭公路以西的江宁、高淳、溧水、当涂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9年1月21日,罗忠毅率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长途奔袭安徽省芜湖日军飞机场附近的伪军据点官陡门。此次战斗,从开始攻击到解决战斗约8分钟,连同清扫战场总共不足半小时,全歼守敌300余人。该战新四军仅伤战士2名,创伤亡小胜利大的范例。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成立,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罗忠毅任参谋长。

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机关撤离水西到达苏北,改称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罗忠毅奉命率新二支队留守江南,坚持斗争。10月初,黄桥战役打响,罗忠毅率第四团第三营驰援,战斗结束后仍返回江南。

1941年皖南事变后,苏南抗日形势极其险恶,敌顽夹击,战斗频繁。为了把在皖南事变前从军部撤出的人员和皖南事变中分散突围出来的同志安全地转移到苏北,罗忠毅率领部队天天战斗、夜夜移营。

不久,苏南新四军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师,罗忠毅任师参谋长兼十六旅旅长。5月中旬,十六旅在溧阳、金坛交界的黄金山地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发起的进攻,取得黄金山反顽三战三捷的胜利,从而扭转了自皖南事变后茅山地区的危急局面。

11月28日凌晨,日军出动步、骑、炮兵3000余人,伪军800余人,从三个方向合击第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机关驻地溧阳塘马村,企图消灭苏南的新四军领导机关及主力部队。为了给转移人员争取更多时间,罗忠毅和政委廖海涛率部边打边撤,在塘马村东的王家庄陷入了日、伪军的重围。激战中,敌人的一颗子弹不幸击中了罗忠毅的头部。罗忠毅连人带枪倒在血泊中,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3岁

(作者:李明龙 审核:庄飞)

本文来源:淮安日报责任编辑:庄飞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