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肖国生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市淳口镇杨柳村。1930年,年仅14岁的肖国生毅然背起竹筒枪参加了革命,并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肖国生参加太沅桥战斗,左腿中弹负伤,由于行动不便,没有参加红军主力长征,被调任少共湘鄂赣西北特委宣传部长。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地方党组织发出了“老兵归队,干部争当模范”的号召,肖国生毫不犹豫地重返部队,回到红十六师担任政治部宣传科长,随湘鄂赣省委书记兼红十六师师长傅秋涛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肖国生任新四军一支队一团政治处宣传股长。1938年2月7日嘉义誓师后,肖国生告别了新婚不久的妻子,毅然随部队向华中敌后挺进,不久调任第二团政治部主任。1938年6月,肖国生随一支队陈毅司令员及其部队抵达苏南茅山地区。协助陈毅筹建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人民抗敌自卫委员会,组织发展抗日力量,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
面对当时尖锐复杂的斗争环境,肖国生注重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尤其是部队的纪律教育,强调各级干部要以“身教”影响部队,自己则经常深入基层,与干部战士促膝谈心。部队到了苏南地区,河湖港汊给来自山区的同志带来很多困难。肖国生敏锐地注意到这一新情况,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消除在水网地区作战的畏难情绪,作了很大努力。他还及时抽调部队大批干部战士,深入各地区,配合当地党、团组织,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我党抗日的主张及方针政策,发动爱国青年参军参战,及时帮助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困难。通过这些工作,不但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还团结了各阶层人士,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发展,使新的根据地很快形成全民抗战的局面。
1938年12月,陈毅在皖南的一次会议上说:“肖国生同志是我党难得的优秀干部,他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和精神,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党的事业和政治思想工作上,这是二团战斗力不断得到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1939年2月7日,在皖南召开的“二七”政治工作会议上,肖国生被誉为全军“政治工作模范”、“共产党员模范”、“青年人模范”。
1938年6月下旬,肖国生率二团一营到达丹北地区,参加了夜袭新丰车站战斗的组织工作。肖国生进行战前动员,将政治工作一直做到每个普通战士。战斗打响后,肖国生随军事指挥员到达第一线,把宣传鼓动工作做到火线上。8月12日,肖国生参与指挥二团第一营和第三营作战,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夜袭句容城,毙日、伪军40余人,释放被关押群众100余人,并捣毁了伪县维持会。之后,二团连续取得了打击高资、下蜀、白兔等地日军大小数十次战斗的胜利,威震京沪线。每次战斗之后,肖国生就立即组织政治处干部下连队,指导帮助开展战评活动,认真总结经验,表扬战斗英模,使部队的作战能力不断提高,斗志持续旺盛。
1938年八九月间,茅山地区发生了霍乱。部队决定派出医工队、群工队进入疫区执行救护任务。肖国生主动要求亲自带队前往,并日夜奋战在第一线,为病人清洗肠胃、擦洗身体,治疗时中药西药一起上,终于控制住了霍乱疫情。但是,这支由140多人组成的肩负特殊任务的队伍之中,却不断有同志被传染,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最后只有81人回到团里。肖国生侥幸捡回了一条命,而人则瘦成了皮包骨,许多同志都快认不出他了。
1939年3月6日,新四军二团团长王必成率团部及一营约400余人,移驻镇江上会、下会一带休整。3月7日,日军纠集2000余步、骑兵,在3000名伪军配合下,兵分八路合击包围新四军一支队二团驻地。为了掩护团直机关转移,肖国生亲率一个连,坚守阵地,奋力抵抗,连续打退日伪军多次冲锋,经过数小时激战,成功掩护主力冲破敌人两道包围圈,突围而出。肖国生在战斗中多处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
(作者:严杰姣 审核:庄飞)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