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恒通,1903年出生于江苏省句容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巫恒通年少时,目睹国弱民穷,立志教育救国。他发奋读书,毕业后即到无锡县立第四小学任教,不久调任地方教育指导员。此后历任句容县督学、泰兴县教育局局长等职,以德才兼优闻名于苏南教育界。
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踏碎了巫恒通教育救国的梦想,他欲弃教从戎,寻机为国请缨。1938年,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抗日,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巫恒通听说老同学管文蔚在丹阳本乡组织起一支抗日武装,随即投奔管文蔚处。其时,恰逢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到管文蔚处视察,于是得与陈毅相会。陈毅、管文蔚、巫恒通纵论天下,更深不倦。次日,巫恒通返回句容,即送长子巫健松往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学习,并从此走上了投笔从戎、追随共产党抗日救国的道路。
巫恒通回乡后,与胞兄巫全仁联络亲友,筹集20余人枪,于1939年3月在本乡正式成立“句容县民众抗敌自卫团”。在陈毅的帮助下,队伍很快发展壮大,扩编为5个大队。1939年,巫恒通加入中国共产党。下半年,部队赴皖南军部受训结束后,即出入镇江、句容、江宁3县北部地区,抗敌锄奸,保境安民,部队番号改称为“镇句江国民抗敌自卫团”。
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正式建立。陈毅、粟裕决定将巫恒通部编入新四军战斗序列。巫恒通欣然同意,率队赴溧阳江南指挥部进行整训,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新三团。全团辖2个营4个连,共600余人,巫恒通任团长。新三团重返镇句江后,连战皆有斩获,成为新编部队一支劲旅。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日军反复“扫荡”茅山抗日根据地,新三团在失去主力支持下,与敌人重兵连续奋战。巫恒通出生入死,身先士卒,部队严重减员,仍顽强奋战。2月中旬,新三团奉命东移丹金武地区。此时,巫恒通之弟巫恒达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消息传来,巫恒通慷慨陈词:“坚持抗敌,有敌无我,有我无敌!有敌人在,房屋被毁,人被杀,这是必然遭遇。只有把敌人驱逐出国境,才能保全生命财产。现在什么是我所有的呢?我只有抗战到底的决心。这是我应有的,而且是我应尽的天职。”
1941年春,江南新四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师,新三团与长滆人民抗日自卫团合编为六师十六旅四十七团。同时,又自上而下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府,茅山地区划为第五行政区,巫恒通改任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句容县长。他不顾艰险返回茅山,在敌伪日夜包抄下穿插游击,边恢复抗日根据地,边开展民主政权活动。此时,敌军将巫恒通年仅11岁之幼子巫健柏掳至句容城内,妄想以此动摇巫恒通抗战意志。但恰恰相反,巫恒通每念此,则慷慨激昂,誓死抗战,斗志益坚。
1941年夏,新四军十六旅一部回师茅山,连克20余据点。日伪集中优势兵力,再次大举“扫荡”茅山地区。9月6日,巫恒通与县机关少数随行人员驻句容二区中心乡大坝上,因通信员陶发根被捕后叛变,驻地突遭敌伪袭击。巫恒通率众突围,被日军开枪击伤,不幸被俘,被押送至句容宪兵队。
巫恒通被俘后,敌人欣喜若狂。先是盛宴款待,进行诱降,但巫恒通视而不见,不予理会。敌人又百般威胁,逼巫恒通充当“清乡”专员。巫恒通勃然大怒,厉声喝斥。此后,巫恒通即拒医绝食,决意以身殉国。敌人授意巫恒通幼年老师、伪句容县长陈希周出面劝降,巫恒通卧于囚室,面墙以背相向,不屑顾之。大汉奸周佛海闻知巫恒通负伤被俘,即致电慰问,并派心腹尽力劝降,但同样被嗤之以鼻。敌人黔驴技穷,又将早被掳来的巫恒通幼子带入囚室,企图软化他。巫恒通手抚幼子,历数文天祥、史可法等至死不屈大义凛然之民族英雄,谆谆嘱咐儿子道:“你要继承父辈遗志,长大后献身革命,做一个有志气又有骨气的中国人。”1941年9月14日,巫恒通在绝食8天后壮烈殉国,年仅38岁。
(作者:顾华 审核:庄飞)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