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厚昌,1911年9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东亭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无锡职业青年业余读书会等进步团体,满怀一腔热血,积极投入无锡地区的青年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8月,包厚昌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工作,1937年底随“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至新四军南昌办事处,随后被闽北特委派到“青年战地服务团”做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8月,包厚昌奔赴江南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和民运工作。此后三年间,他历任江南抗日义勇军三路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江阴民众抗日自卫队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六师江南保安司令部警卫一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澄锡虞中心县委委员。包厚昌坚决执行中央东进抗日的战略方针,参与开辟了澄锡虞根据地,坚持开展苏南抗日武装斗争。1941年7月起,日伪军集中1万余兵力对苏常太地区进行残酷“清乡”。因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部队难以施展且损失严重,包厚昌随新四军渡江北上苏中三分区。
1942年初,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指示澄锡虞中心县委“设法渡江南下,重新打开澄锡虞地区局面”。为了摸清敌情,包厚昌率6名侦察员奉命渡江南下侦察。2月的一天深夜,他们趁夜幕掩护渡江南下。天亮登岸后化装成日伪军“清乡队”,经江阴周庄先后到达浦市里和无锡县梅村北。他们了解到了当地百姓盼望新四军和锡东县委坚持武装斗争的情况,掌握了日伪军自以为“清乡”已获胜利并有所懈怠的重要动态。根据包厚昌等人一下江南侦察掌握的情报,澄锡虞中心县委决定抽调2个排的兵力赴江南展开游击战,并组织地方干部南下恢复群众工作。
1942年5月7日夜,包厚昌率队二次渡江南下,天亮时在江阴、常熟交界的店岸登岸。谁知,他们刚在店岸落脚,就被日伪军包围。包厚昌当即组织部队向锡东方向突围,在第四天到达锡东许家桥,与锡东县委的武装会合。在锡东,他们又遭到了日军小野少将组织的重兵包围,二三千日伪军企图在此围歼他们。为避敌锋芒,他们由锡东向虞西和江阴分兵转进,包厚昌率一个排转战虞西,一路被日伪军咬住不放,经过激烈战斗终于突出重围。二下江南的13天里,他们与日伪军打了15仗。在此后的7个多月中,他们化整为零、分散行动,指战员有的牺牲、负伤,也有的离队甚至变节。11月,包厚昌率仅有的一名排长和两位侦察员再度北撤。二下江南尽管未能彻底打开澄锡虞斗争局面,但粉碎了敌人“江南已无新四军”的谎言。
1945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号召,新组建的苏中六地委和苏中第六军分区司令部决定,由地委委员兼军分区司令员包厚昌率部三下江南相机开展工作。包厚昌率人引导先天道的中下层群众认清敌友,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以锡澄交界处为中心,逐步形成了有10万人参加的反抗日伪顽的农民大暴动风潮,这一地区几乎成为共产党的实际控制区。
1945年6月,为迎接抗日战略大反攻,包厚昌奉命从苏北带一个主力连队四下江南。他们端掉了日伪军的一些小据点,迫使日伪军不得不龟缩进几个大据点里,而澄锡虞、苏常太地区的抗日游击武装则发展到1000多人,不久就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包厚昌四下江南,“包司令”英勇机智、令敌顽闻风丧胆的斗争事迹,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
解放战争时期,包厚昌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战役,受命率武工队在苏锡常一带坚持斗争,1949年4月随解放军渡江解放和接管无锡。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无锡市长、市委书记、江苏省副省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主席等职。1992年2月10日,包厚昌因病在南京逝世。
(作者:樊锡刚 审核:庄飞)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