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宣传动态 >> 正文
王雨亭:华侨爱国代代传
来源: 时间:2015年08月03日 20:58   点击数:

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旅居海外的华侨纷纷毁家纾难,踏上归国的路程。1938年10月,旅居菲律宾的华侨王雨亭先生,送自己年仅15岁的儿子王唯真回国参加抗战,途经香港和儿子分手的时候,在儿子的小笔记本上留下了自己的临别赠言。短短的几句话,舐犊情深,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跃然纸上。

家书内容

真儿: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中华民国廿八年六月四日写于香港旅次

王雨亭

家书背后的故事

王雨亭(1892—1967),福建泉州人。1908年赴马来西亚谋生。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受派运送武器回福建,支援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1932年王雨亭和著名侨领庄希泉一起在菲律宾创办《前驱日报》,由他担任总编辑,当时,《前驱日报》与法国《救国时报》和美国《华侨日报》同是坚决支持抗战的华侨报纸。

收信人王唯真,生于1923年3月,1933年11月随父亲到菲律宾读书。幼年即深受父亲影响,积极投入到各项抗日救国活动中,还经常帮助父亲把《前驱日报》带到海轮上寄给欧美的两家报社。

七七事变爆发后,王雨亭受廖承志和成仿吾委托,先后介绍上百名华侨青年回国到延安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当时王唯真还不满14岁,眼看父亲把一批批来自宿务市、怡朗市和马尼拉市的华侨青年介绍到延安,心急火燎,一再恳求父亲允许他同行。

1938年10月,王雨亭陪同儿子踏上了北去的客轮,那年,王唯真才15岁。当他们来到香港时,广州已经沦陷,直到1939年6月王唯真才踏上去延安的路途。父子终于要分别了,王雨亭看到成长起来的儿子心中充满了自豪,他提起笔在儿子的纪念册上写下了这段话。这肺腑之言,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带着父亲的祝愿,王唯真离开香港,经越南北上,踏上了抗日的征程。归国的路途艰辛坎坷。王唯真跟随一个30人左右的华侨司机归国服务团,驾驶着海外华侨捐赠给八路军、新四军的22部美制大卡车和宋庆龄女士赠送的一部漆着红十字的大救护车,途经越南的海防、河内到广西边陲重镇凭祥,车上满载着华侨们捐赠的药品、纸张和汽油等。在广西、云南、重庆、西安等地八路军办事处的一路接力安排下,1939年8月他们终于来到了西安,被安排在西安西北方向的安吴堡青训班学习。青训班在抗战初期同陕北公学、延安抗大并列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学府,它是中共设在国统区的一个青年学府。青训班为他们这些来自海外的华侨青年和港澳青年举行了盛大而又热烈的欢迎会。青训班每期华侨学员至少有三四人,在他们这一期中,专门成立了“华侨排”,排长是泰国归侨罗道让,王唯真被任命为排政治干事。

四个月的学习结束后,他们终于来到了延安。王唯真服从组织分配,到青干校如饥似渴地学习,并在“青年剧团”美术组,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1940年10月7日,作为延安“青年剧团”唯一的华侨青年,王唯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王唯真收到叶剑英转来的一封信,信里说:“你父亲托庄希泉先生带一支‘派克’笔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嘱转给你。见信请来我处领取。”通过这封信,他非常惊喜地得到了父亲送给他的钢笔。

1941年8月初,因有绘画才能王唯真被推荐到延安《解放日报》画战争形势图。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唯真被发现英语不错,而新华社正缺乏英语人才。1941年11月,他从解放日报社调到新华社工作,先后担任英文翻译和广播科国际新闻编辑。一到新华社,王唯真就被那里紧张的工作气氛吸引了,架设在山上的简陋天线和土窑洞里的收报机,白天黑夜不停地收听东、西半球各大通讯社发布的新闻。这些新闻,是处在延安山沟里的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及时掌握世界战局、交战国政情动态和宣传动态的主要信息来源。

1947年春,蒋介石命胡宗南军队进攻延安,中共中央遂有组织地从延安撤离,王唯真随新华社社长廖承志东渡黄河。廖承志正是他父亲入党的引路人,当廖承志告诉他父亲是共产党员时,王唯真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当年分别之时,父亲没有告诉他自己的身份,以致王唯真在延安入党填写履历的时候,把父亲写成是“随时代前进的人”。

1949年北京解放,王雨亭陪同陈嘉庚从香港来北京参加筹备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父子在京重逢,格外高兴。当王唯真把10年前的“临别赠言”拿给父亲看时,王雨亭感慨地说:“唯真,当年你选择奔赴延安的路走对了!”。

解放后,王唯真一直在新华社工作。1961年,他从相继工作了多年的香港、越南新华分社卸任,赴巴西担任新华社驻里约热内卢特派记者。那时中巴两国还没建交,巴西时局很动荡,他回国休假时对家人说:这次再去里约热内卢,很有可能回不来了。临别时,夫人陈萍第一次当着子女与他拥抱吻别,三个孩子也都默默地依次上前亲吻了他,就这样带着家人的牵挂离开了祖国。果不其然,巴西发生军事政变,与中国友好的古拉特政权被推翻,中国派往巴西从事新闻、贸易、纺织、交通和文化等工作的9位同志,被巴西当局突然逮捕,关进了监狱,制造了一起国际政治大冤案。在狱中,他们遭受了严刑拷打,并被判30年监禁,还将被递解到台湾。他们为此绝食抗议,并用塑料牙刷把雕刻了九颗心形,表达了对祖国坚贞不一的决心。后来,得到巴西各界友好人士的舆论支持和法律援助,以及世界上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声援,更得到祖国所给予的全方位营救,一年后,巴西军政府不得不放他们出狱。

1967年1月,任新华社第一副社长,主持全面工作,同年9月被任命为新华社代理社长。他利用这个机会,使新华社的照片档案在“文革”中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并尽力保护受到冲击的老干部。1970年以后,王唯真因被错误点名定性而长期受到审查、批斗和关押,后于1981年被另行分配工作。1982年,新华社党组对王唯真1978年的审查结论进行了复查,中央书记处批复同意了新华社党组对王唯真的复查结论。1982年,王唯真被安排担任新华社党组纪检组副组长,1988年3月离休。

2006年5月6日王唯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作者:王雨亭 审核:柏华)

本文来源:中国家书网责任编辑:柏华

编辑: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