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奎(1911-1940),湖北大悟人。土地革命初期入党,30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四军营长、团长,参加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作战。1932年,徐世奎随军西进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后任红四方面军师长、政委。1935年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徐世奎奉派到河南竹沟从事地方工作,39年任新四军四支队第7团政委。
1940年8月初,7团与八路军、新四军四个主力团一起,协同开辟了淮宝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淮宝办事处。该地区处于洪泽湖和高邮湖之间,是联系淮南、淮北、苏中、苏北的重要枢纽。淮宝根据地的创立,让国民党顽固派丧失了一个进攻路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基地,同时也令侵华日军以及南京的汪伪政权胆战心惊,他们十分清楚,如果任由眼面前的这样一块根据地发展壮大,她不仅会使苏中、苏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势力联结成片,而且还直接威胁伪首都南京及津浦铁路运输线的安全。为了除掉这一肘腋之患,从1940年8月下旬开始,日军累计集结起万余兵力,意图用一个月时间,摧毁路东抗日根据地,消灭新四军路东部队主力及指挥机关。
1940年9月4日,日伪军从来安、天长、六合、高邮、明光、五河、张八岭等据点同时出发,在数十架战机的掩护下,七路兵马齐头并进,每路相距不到10公里,气势汹汹向淮宝抗日根据地杀来。
徐世奎所在的第7团,从淮宝地区南渡三河,负责与侵占盱眙县城的日伪军接战。9月11日,7团在西高庙一带与敌遭遇,恶战三场,歼其一部。9月13日,由来安出发向北“扫荡”的一股日伪军,约140余人,在崔子岗遭到7团3营的英勇阻击,45名日军死伤达42名。9月17日夜,7团等部一度攻入盱眙县城,日军凭借坚固工事和优势火力顽强抵抗。为减少伤亡,7团于黎明之前撤出盱眙城。但盱城日军因受到一夜惊扰,恼羞成怒,竟派出大批兵力尾随7团企图全歼,双方直纠缠追击到城外的龙王山下。
龙王山是周围一带的制高点。7团迅速抢占了山头有利地形,修筑工事。尾随而至的日伪军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先后向7团阵地发起数十次冲锋,都被7团坚决地打了下去。无计可施的日军见硬攻不行,便调集多门重炮,向山头猛轰。一时间,整座山头完全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7团指挥员识破了敌人的狡猾伎俩,他们将大部分兵力转移到山后,山头只留少数兵力引诱敌人,同时让2营、3营向日军后侧迂回,准备夹击敌人。这一下,让深入城外的日军切实感觉到了危险,他们在慌乱地乱轰了一阵炮火后,紧急向县城回撤。7团官兵抓住机会,向逃跑之敌穷追猛打,一直将日军赶到盱眙城里。
龙王山之战,7团打得机智顽强、扬眉吐气,始终占据着战场上的主动。但在双方的激战中,7团年轻的指挥员、政委徐世奎同志,却不幸永远地离开了他的战友。徐世奎同志的遗体,被埋葬在他为之流血的这块土地上,他的墓碑上,镌刻着刘少奇同志为其亲书的碑文:“徐世奎同志烈士之墓”。
(作者:zry 审核:庄飞)
关键词: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