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治国(1915-1942),湖北枣阳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34年入党,牺牲前任新四军3师7旅19团参谋长。
说到新四军第19团,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说到平型关大捷、说到刘老庄战斗,恐怕举国百姓、尤其是淮海地区的民众尽人皆知。其实,这两次战斗,都与19团有关。
19团的前身,是37年9月由红二师改编的八路军115师第685团。该团刚一成立,就首战平型关,全歼日寇精锐板垣师团1000余人,威名天下扬。1940年8月,685团扩编为苏鲁豫支队南下,在盐城东台与新四军东进的粟裕部胜利会师,685团的番号,也随之改为新四军3师第7旅,师长黄克诚,而19团正是由师部直接指挥的7旅主力部队。1943年3月,19团奉命阻击向淮海区党政机关进行疯狂扫荡的日军,该团第4连在刘老庄一带,与日军主力65师团正面相遇。日军出动3个步兵大队,1个骑兵大队计1500余人,进攻4连阵地,双方血战一天。4连在毙伤日军300余人后,全体指战员82人全部战死。刘老庄之战,悲壮惨烈,前所未有,打出了“我军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就连侵华日军,也对其闻之胆寒。
刘治国在参加平型关大战时,职务是八路军685团的连长。在此之前,他曾任红二十五军通信排长,参加过长征,红军到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从685团被改编为3师第19团开始,他就被任命为19团参谋长,直至1942年12月牺牲。
刘治国在担任19团参谋长期间,率部在苏北阻击强敌进攻,曾两次负伤仍坚持战斗,完成掩护任务。刘治国率兵打仗,身先士卒,冷静沉着,多次以少胜多,在淮海地区素有威名。一次,他所在的19团一部遭遇敌军偷袭包围,情势万分危急。他一面沉着指挥机枪排正面阻击吸引敌人,与此同时,他又登上村内的一座小楼,想方设法指挥村外两个连抄袭敌人背后。结果,身陷劣势的19团,不仅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反而取得歼敌100余人的大胜。
1942年12月8日,刘治国率部与日伪军扫荡部队遭遇,他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勇猛冲杀,敌军很快被击溃。刘治国指挥部队乘机追击溃军,扩大战果。素来作战勇猛的刘治国,与战士们一道,奋不顾身地冲入敌军阵营,与之肉搏。就这样,年仅27岁的年轻指挥员,将他的青春热血洒在了远离自己家乡的苏北大地上...
刘治国牺牲后,新四军3师7旅为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悼词称其为“优秀青年,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作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新四军团以上干部,“刘治国”的名字,被镌刻在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墙壁上。
(作者:zry 审核:庄飞)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