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坚决”与“最壮烈”的一场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创建了十九块抗日根据地,淮安作为淮南、淮北、苏中、苏北四块抗日根据地的结合部,是华中抗战的一个重要敌后战场。在党的领导下,淮安军民对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役、战斗,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大胡庄战斗、刘老庄战斗、车桥战役和高杨战役,这些战役、战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树立了气壮山河的不朽丰碑,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今天的淮安,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淮安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却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在刘老庄与日军遭遇。为了掩护部队和群众撤离,四连迅速占领阵地,做好战斗准备。待阻滞敌人的目的达到后,四连立即沿交通沟转移。没走多远,发现交通沟断头,这时大批敌人压了过来,四连已无法撤出去,顿时陷入重围。
上午9时左右,敌人发起第一次冲锋,刚冲出几十米就被四连打垮了。敌指挥官川岛异常恼火,亲自登上一户农舍堂屋顶察看地形,然后组织第二次冲锋。敌投入约一个中队的兵力,集中火炮和机枪,猛烈压制四连的火力,掩护步兵进攻。当日军距离阵地百米左右时,四连枪榴弹集中打向日军火力点,同时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压住了日军的火力。日军第二次冲锋又以惨败而告终。但此时四连的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日伪军却还在源源不断地向阵地迂回过来。
接着,敌人又发起了三次冲锋,但是都未成功。炮击中,连长白思才右手被弹片炸伤,苏醒后继续来往于壕沟内,鼓舞士气、安慰伤员、指挥战斗。指导员李云鹏也几处负伤,在炮火中坚持写好战斗报告,报告叙述了战斗情况,并请求批准他们火线接纳新党员。
这时,日已过午,敌人为了组织新的进攻,暂时停止了冲锋。四连党支部利用战斗间隙召开支委会,分析了敌情,一致认为,必须继续拖住敌人,坚持到天黑,然后再组织突围。
由于数次冲锋无效,敌人改变了战术,集中所有山炮、步兵炮、掷弹筒,向四连阵地轰击。白思才和李云鹏在炮火中察看了连队的情况,经过一整天的战斗,全连剩下不到一半,子弹也快打光了。这时敌人新的更大的冲锋即将开始。在这紧要关头,连部决定,放弃突围,最后一次迎击敌人的冲锋,更多地杀伤敌人。白思才命令把余下的子弹集中给重机枪使用,轻机枪全部拆散,步枪也拿下枪栓,装上刺刀,准备肉搏战。该毁掉的枪支全部拆毁了,零部件一一埋入地下,文件和报刊全都销毁了,绝不让敌人捞到一点东西。炮火的浓烟把太阳都遮住了,昏天暗地。敌人又开始进攻了。四连的勇士们,紧握着手中枪,纵身跃出战壕,冲向敌群……
当夜幕降临阵地时,喊杀声终于停下来了。在白天这场悲壮的搏斗中,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四连82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但日军也付出了死170余人、伤200余人的巨大代价。在收殓烈士遗体时,意外发现一位奄奄一息的年轻战士,他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着难耐的伤痛,断断续续地向大家叙述了战斗的情况。但是,由于伤势太重,失血过多,这位年仅24岁的战士,不久也与世长辞了。
战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等都对82名烈士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朱德赞曰:“淮北全连八十二人全部殉国的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英勇主义的最高表现。”陈毅赞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黄克诚赞“刘老庄战斗”为苏北抗战史上“最坚决与最壮烈的战斗”,其烈士精神是“为国尽忠、为民族尽孝”的爱国精神。2009年,刘老庄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2014年9月,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入选全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作者:淮安日报 审核: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