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的淮师校园再次沸腾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汇聚于此。即便是阴沉沉的天气,也挡不住他们追寻未来的脚步。
今天,对新生而言,更多意味着的是憧憬,而对于大二的学长学姐来说,迎新更多是对新生的那份好奇,和对淮师未来的那份期许。
我今天第一个接到的新生是传媒学院的,她来自贵州,和母亲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方才到达。舟车劳顿外加天气潮湿,她和母亲显得格外疲惫。而传媒学院的迎新点设在生化楼,她们是在淮师南门下的车,所以根本找不到传媒的迎新点。我看到她们焦急的模样,便凑上前去问道:“学妹,请问你是哪个学院的啊?”她像找到了救命稻草般的,急忙答道:“学姐,我是传媒学院的。”作为教科的学姐,其实我对传媒的情况也并不是太熟悉。只好先将她们带至传媒的迎新点,待询问完各项安排后再将她们带至宿舍。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我给她们讲淮安的伟人—周恩来,在淮师上学,若没有参观过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就和“来中国不去长城”是一个道理。她们对我说贵州的风土人情,尽管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我们已像老朋友般有滔滔不绝的话要说。
接着我又幸运地接到了一位教科的萌妹子,她叫黄坚,来自南通如皋。黄坚她家五口人自驾来到淮师,还是国际班的一员,。今年是教科国际班第一年招生,学长学姐们都很是好奇,国际班的同学是不是都是娇生惯养的富二代。看到黄坚同学拉风的报道阵仗更是加深了这一固有印象。大家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便四下散开了。我草草带她办完入学手续后,便带她去领行李了。行李包大得惊人,没想到黄坚并没有露出畏难之色,而是爽快的说:“学姐,我来吧。”我看了看她,心里想“开玩笑了吧!”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她竟真的一个人把行李拖到了5楼,我不禁感叹:“我们可真不能小看了这些国际班的孩子啊。”
这一天忙碌且充实,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不禁想起了自己初到校园的日子,新奇、憧憬、热情…所有最美好的感受将我包围着,心中有个声音告诉我:“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创造奇迹!”现在想想还蛮好笑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但也许这世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今天与昨天”吧!只愿这一届的新生能把握住这些美好的情感,并将它无限地释放出来。
(作者:张敏 审核:网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