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4月17日电 记者唐娜)回到宿舍已有好一会了,我的耳边还是回响着气势磅礴的吟诵声:顾我复我,出我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久违的感觉卷土重来,纯粹的,学术的。
遇见一件有趣的事情,今天就是美好的一天。如此这般,今日那些美好竟让我有应接不暇之感。
诗词吟诵
这是一种全新的通俗与高雅并存的传承方式:以曲吟诵诗词。置身会场,当琵琶或古筝撩拨起那根弦的时候,当师生吟诵的巨大声浪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你会立刻从前一秒的诧异转向一种深深的震撼。你会感到灵魂深处的颤栗与共鸣,你会随着他们的曲调穿越千年,与那些文字同喜同悲。
一个有趣的人
遇见一个有趣的人。他既有知识分子的才华满腹,也有文弱书生所少有的精神矍铄。在被问及为何会有如此“奇思妙想”时,他说:古韵新妍,就是新的一种文化的传承方式吧。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再问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他想了想,很坦白:就是玩吧,在可能的范围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突然明白了,原来还是有很多人可以单纯的热爱而坚持不懈,而不管老之将至。(其实他看起来很年轻,尽管后来冒昧的问了下得知他已五十六岁了。)在聊天的过程中他收到了条讯息,是上一届诗社成员集体发来的庆祝信。他说其实办这个诗社很累人,有关运营,有关资金。但当你疲惫的时候看到他们努力的小脸,或是收到他们暖心的简讯,你就觉得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我们都是内心有共同热爱的一群人。是的,在这个团体身上,你会感到特别的纯粹,你会感觉到成员之间莫名的默契,你会看到每场排练下来他们都会很贴心的拥抱一下,很是相濡以沫。聊得正起劲时,他头一转:我要去骂人了。原来是彩排开始了,看他严肃的表情,才知道诗社成员沈佳俞所讲的他“生活中与排练时判若两人”果非虚言。他是孙永忠老师,也是大家口中的“姥爷”。
一群有趣的人
遇见一群可爱的人。在高阳姐顶着双浮肿的眼睛给我们讲话的时候,台湾辅仁大学的佳蜜同学正扯着甜甜的嗓音安排事宜。她是诗社的顾问。高阳姐一脸的无奈:你们绝对想不到她已经大四了。是的,这太不可思议了,大四本该是忙得晕头转向、鸭梨山大的时候。佳蜜同学想了想,说,除了我们竞争压力没你们那么大外还有我可是诗社的“元老级”成员了,那份热爱那是说放就放的下的。好吧,又是热爱,我彻底被这个词给冲击到了。
在采访因吟诵《蓼莪》而落泪的北京师范大学南山诗社的秦中慧社长时,我更多是感到手足无措。因为自身的鄙陋浅薄,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就只能学诗社社员,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她抽泣着断断续续:我就是想到了我的爸妈,想到我的大三即将逝去……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这种文化这般感情面前,我唯有深深叹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这块文化的净土上,唯有的是共同的热爱及带给大家的感动,无关其他。
(作者: 淮通社 唐娜 审核:朱延华)
关键词: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