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淮通故事 >> 正文
因为懂得——学姐迎新散记
来源: 时间:2011年09月19日 10:20   点击数:

可能真的是旁观者清,自己作为新生,第一次离家的时候,从来没有这么深的感触,看着新生们各种不同的表情,揣测着他们踏入这里时的不同心境;看着家长们或焦急或不舍或不甘的眼神,试着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让他们安心放心。

  接到第一个新生的时候,那种心情很微妙,有微微的自豪感因为终于有个人,像去年的自己一样,一脸茫然地问这问那;也有淡淡的紧张,因为不知道能否让学妹以及家长们喜欢上这里;还有的,是时光流逝的感叹,真的是眨眼一瞬,我就成了大二的学姐。“这所学校真的一般,还不如我们的高中呢。”一个新生家长如是说。或者,会有很多家长真的对这里不满意,因为这儿不是他们期待的名校,而我,作为他们结识的第一个淮师人,只能微笑着告诉他们:“我当初也是一样地想要逃离,但是这里是孩子们要生活四年的地方,排斥学校只会影响学习,试着积极一点,其实你会爱上这里的。”不知道他们会否听得进去,或者只是一笑而过,我只能安慰自己,他们的孩子会把真正的答案让他们知晓。

  匆忙的迎新中,接到爸爸的电话,才想到原本每天三个电话的我已经近两天没有与爸妈联系了。不顾疲惫的心忽然就软了下来,那头是爸爸关切的声音:不要太累了自己,胃不好要注意饮食,休息好才能工作好,太忙的话就发个短信吧,让我们放心。眼泪怎么就止不住了。泪眼朦胧中,再看看那些为着孩子跑前忙后的家长,比孩子还急切地想了解这儿的一草一木:“住宿条件怎么样啊?几个人一个宿舍?”“课业重吗?现在要注意什么问题。”“留着学姐的电话吧,帮我们多照顾点。”……

  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的我,一如这一届的新生面对家长唠叨的不耐烦,因为心中更憧憬的是大学生活的五彩斑斓,是与舍友亲密无间的生活,是脱离父母的独立自由。从来没有像这个时候那么想家,即使是我作为新生刚刚到这儿的时候。或者我大学以来最大的成长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理解爸妈的辛苦,从幼儿园培养至大学,家长比我们更不容易,于是迎新中,我总是会认真地跟新生们说,对爸妈温柔一点,表现得成熟一点,让父母放心。

  提到对于爸妈的依赖,又想起了接到的我们学院几个独自前来报到的新生。最先让我诧异的是独自从广西到上海,再从上海道淮安的学弟,只有简单的行李,自己也没有精确计算出时间的车程,再与大部分家长驱车护送前来的新生们相比,他显得那么单薄和独立。如果说男生的独立是应该,那么一个来自常州的小女生却让人看着那样心疼。同样是孤单的身影,自己拎着简单的行李,还有怯怯的眼神。又想起张洪祥书记说过的那句“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学校没有安排像家一样舒适的宿舍也许自有学校的道理,作为即将接触社会的大学生,没有谁能保证以后会不经风雨,简单的吃苦经历是必须的。这样想来,所有的困难与不便也就没什么大不了。

  两天的不知倦怠的匆忙,现在终于有时间思考,也才发现这样的迎新给我带来的感触这么深刻,也许是因为旁观,所有懂得;也因为懂得,所以学会珍惜,学会满足,学会感动。

(作者:王晓萌 审核:陈树湘)
关键词:


编辑:xw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