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行李本是小事儿,但是当行李多了、重了,就成了最大的难题,那大包小包的负担,舍弃吧,心里不踏实;一样不放弃吧,背着着实沉重而麻烦。原来这部起眼儿的行李,可以道出这么的故事。
无力:带,还是不带?
衣物、被子、鞋子、零食……还有各种各样你甚至想不到的东西,面对新生们一个比一个多,一个比一个重的行李,真的会感到内心无力。
其实想想自己也是一样,每次回家,都巴不得要把整个家都搬回来,爸妈也都会希望在学校的生活能够尽可能地方便,所以各种其实校园附近都买得到的生活用品,大部分学生却都更倾向于从家里面带过来。也有人矫情:“用了18年,我习惯了这一套东西,这边买不到。”想来让人哭笑不得,毕业之后,工作之时,难道还需要家长一件件地搬运而来?
行李不是不可以带,而是要适量地带。有所选择的人生才完美,不是吗?还是你真的喜欢每次都背无数的行李,累坏了身心,也错过了风景?
无奈:如何面对“甩手新生”?
呐,让你们负责迎新呢,最重要的是起到向导作用,搬行李这种事儿呢,是力所能及的就适当做做。呐,新生们要是做“甩手掌柜”呢,是他们不懂事儿。而发生这种事儿呢,大家都不想的,所以我们也就没有必要累死累活咯……呐,到底是帮不帮呢?帮新生们拎行李,累得腰酸背痛回来,用TVB体抒发自己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这虽说不是普遍现象,但是但凡出现几个把迎新志愿者当搬运工使唤的主儿,谁都受不起,却又肩负着志愿者代表学院甚至学校荣誉的责任,一边心中挣扎,一边笑脸相对。
说来又要提到80、90后的优缺点,我自己都懒得再次一一数来,但是自己大包小包地拎着,再看着新生们麻木却潇洒地走在前面,还有后面毫无怨言地背着包袱的家长们,心里着实是恨铁不成钢。想想,他们或者不是不愿意,也不是喜欢这样使唤身边的人,而是他们并没有这样的意识,一直以来以学习为第一任务而成为家务中的“甩手掌柜”的他们,又怎么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呢?
对于这些新生来说,开学的第一课应学的不是课业,而是应有的责任感与独立意识,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而作为迎新志愿者的我们,虽说要提供尽可能的帮助,还是要注意下范围,不能无怨无悔地“任人使唤”。
无助:能不能更好地解决行李的问题?
既然想带也带了,家长也都尽量地驱车前来了,面对报到当日那么多人,还有更多的行李,能不能更好地解决行李问题呢?
学校的苦衷在于,若是所有的车都允许停在宿舍楼下,估计真的是“锣鼓喧天、门庭若市”了,已经到达的出不去,没有到的进不来。那么辛苦的就是带行李来的家长们了,于是我接到的第一个家长就因为无法开车到宿舍的问题而影响了心情,从而影响了对于整个学校的印象。
也许我并不了解学校现状,但细观南大等学校的迎新后勤状况,行李实行托运,登记到人,用转运车“送货上门”,既方便学生办理手续,也不会让那么多的行李影响校园美观和秩序,更让新生和家长们心情愉悦。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