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7月14日电(记者朱诗瑶)七月,生命、万物都格外蓬勃;七月,信念、青春都格外激扬。7月10日至13日,全国“周恩来班”创建联盟的20个成员学校的近80名老师和同学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加淮阴师范学院组织的“弘扬恩来精神 共筑青春梦想”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专题研讨、实地考察、情境实践等形式,在淮安、南京、扬州等地开展为期4天的实践活动,不断追寻、践行恩来精神。
共话创周历程 引领发展航向
传承恩来精神,砥砺深情大义。本次社会实践为全体成员提供了一个互学互鉴的平台,通过全国“周恩来班”创建工作交流研讨会,实践团成员就各自学校的“周恩来班”创建经验、具体做法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有效促进了各创建“周恩来班”学校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有助于联盟成员学校优势互补,为不断提升“周恩来班”创建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榜样——周恩来”交流分享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以诗词吟唱、故事分享、朗诵、书法、舞蹈等形式,展现各自学校学习恩来精神、创建“周恩来班”的文化成果。
淮阴师范学院周恩来研究会会长王家云教授为全体实践团成员作“理想、信念、担当——学习青少年时的周恩来”主题报告。从“周恩来青少年经历”、“周恩来青少年风范”两个角度,向师生讲解了周恩来刻苦好学、全面发展、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积极进取、乐于公益、敬老爱幼、志同道合的八个方面品质。激励当代青年学子以恩来精神为航向,不断提升自我,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图为王家云教授作专题讲座。记者潘文茹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以“榜样—周恩来”为主题做交流分享。记者陈婷摄
追寻总理足迹 缅怀伟人风范
走进驸马巷,两旁青砖灰瓦的周恩来故居立刻将实践团成员们带进一个静默、严肃却又倍感亲切的氛围。幽幽古井,井水清冽,倒映着总理生活的记忆;主堂屋、清风亭、海棠亭,印刻着总理成长的历程。在周恩来纪念馆,全体实践团成员面朝周恩来汉白玉像排成四列,敬献花篮,三鞠躬,向总理表达崇高的敬意,并观看了《周恩来的党性之光》专题教育片,感悟周恩来的人格风范与魅力。在淮安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扬州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那一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仿佛穿越时空,在耳边回响。在周恩来五德教育馆,大家从政治品德、思想道德、为政官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五个方面,多视角、多维度地了解周恩来的崇高道德风范。
一张张珍贵照片,一件件历史藏品,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实践团成员们更为深入地了解一代伟人周恩来的真实风貌,领会周恩来伟大的人格魅力,感悟到了总理心系天下,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壮志和豪情。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周恩来故居。记者陈婷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周恩来童年读书处。记者陈婷摄
图为实践团在周恩来纪念馆合影。记者陈婷摄
重温革命历史 铭记先烈精神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时值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实践团成员们怀着肃穆的心情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广场、祭奠广场、“万人坑”遗址、冥思厅,以及各类史料陈列展,展现着当年这段令人触目惊心、确凿无疑的悲痛历史,全体成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切身体会到昔日的灾难及和平的可贵。巍巍钟山春常在,郁郁青松掩芳丘。全体实践团成员走进雨花台,学习“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身为民、勇于担当”的雨花英烈精神。
梅园风范,万古长青。实践团成员在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参观了苏皖边区政府当年的历史风貌,学习了老一辈革命家丰功伟绩,心灵备受震撼。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记者陈婷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记者陈婷摄
在总结表彰会上,中国传媒大学郝晋瑜、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王志军两位老师代表和北京体育大学胡华、南开中学周禧彬、杨晨宇三名学生代表就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所学、所感、所得进行了交流。郝晋瑜表示,本次“弘扬恩来精神 共筑青春梦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大家踏着伟人的足迹,寻访总理的精神,大家加强交流互动,共同研讨探索,夯实了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的水平。周禧彬表示,几天的实地考察和学习研究让他们深刻地了解了总理的风范,必将以恩来精神为指引,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图为实践团成员代表作交流发言。记者潘文茹摄
本次“弘扬恩来精神 共筑青春梦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为成员们搭建了互学互鉴的平台,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创建“周恩来班”的优势互补,必将在更大范围内凝聚集体智慧,激发创周热情,从而为知周、学周、创周创造更大的青春力量。
(作者:朱诗瑶 审核:王管)
关键词:暑期社会实践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