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 >> 马院 >> 正文
马院“行走的课堂”走进北京
来源: 时间:2017年04月11日 21:16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4月11日电(记者任文雅)托·富勒曾说:“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为了引导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践行教育月主题——理想信念担当,创建周恩来班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特地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4月6号至10号,由副院长姜强强、王新建、邹琪、牛俊友等四位老师带领16级全体成员赴北京、天津进行专业考察。在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都市,映入眼帘的更多的是许许多多的建筑,有的是巍峨壮观如故宫,有的仅是残垣断壁如圆明园,经过沧海桑田,每一个建筑都经见证着朝代变迁,历史兴衰。正是如此,才更值得同学们去参观体会。

寻觅历史足迹,坚定爱国情怀

古代中国,尤其讲究园林建设,不管是皇宫贵族,还是大臣富贾,都会修建园林,最著名的莫属颐和园和圆明园。同学们走进颐和园,那里的每一个标志性建筑都反映出晚清时期的政治格局,仁寿殿前的铜龙铜凤,断头松树,就是为了显示出慈禧太后的专制独裁,对皇帝的欺压,那时的慈禧大权在手,肆意妄为,却是个可恨可敬之人。圆明园与颐和园不同,刚进圆明园,满目萧条,一个个残垣断壁让人十分痛心,在高科技时代,同学们有幸见到圆明园的复原图,那是何等的巍峨壮观,古今对比,更让人厌恶鸦片战争时英法的恶行,更能体会国防的重要性,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共同守护我们的国家。

图为学院16级集体于圆明园专业实践留影。记者奚媛媛

图为讲解员为同学讲述古树历史。记者奚媛媛

古代中国特意建筑天坛供帝王祭祀,同学们登上天坛,感受到的是庄严,每一代统治者都渴望着国家富强,千秋万代。故宫里上演过无数王朝变迁的大戏,每一次的朝代更替都意味着一个朝代的结束,一个朝代的新生,君主总是踏着无数鲜血登上宝座,君临天下,故宫里密集的宫殿,一道道围墙,一块块地砖,都彰显着森严的等级制度,成为古代中国的象征。有句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学们斗志昂扬的向长城走去,游人可以登到第八个烽火台,陡峭的台阶,一步一步的攀登,最终看到的是绵延的山脉,在这世界奇观之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建造者的智慧与艰辛,还想到代表中国文化的各种传说,钦佩一代代离家千里的守卫者。同学们还在清晨来到天安门广场,在三遍国歌声中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更多的是感动,是为中华富强而努力的坚定信念。

图为马院学生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记者奚媛媛

图为北京颐和园香佛阁一景。记者奚媛媛

观两馆见证古今变迁,访南开感受恩来精神

同学们来到国家图书馆与国家博物馆,图书馆里最让同学们映象深刻的不仅仅是满目图书,还有那些读书的人,偌大的图书馆里竟少有虚席,人们安静的读书,即使有人走过也恍若未见。同学们走进图书馆便分散开来,朝着各自感兴趣的图书奔去,各种典籍资料文献让人眼花缭乱,翻开一看又爱不释手,详细的一手资料,各地的顶级报刊,不同种类的工具书,都显得十分有魅力。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文物,从远古时期到现代,每一件物品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昔日在教科书上看到的文物如今展眼前,让同学们感到十分震撼。天津的南开大学是周总理就读的学校,同学们走进南开见到的是周总理的汉白玉雕像,上面刻着几个字——我是爱南开的,有句话说不仅仅要让你因为母校骄傲,更要让母校因你骄傲,周总理做到了这点,不管是周总理就读的南开大学,还是周总理的故乡淮安,都在因为周总理而骄傲,我们在此行感受恩来精神,感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

图为学院16级集体于天津周邓纪念馆专业实践留影。记者奚媛媛

图为马院学生奔赴南开交流学习。记者奚媛媛

有句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做到知行合一才是教育的关键,每位学子在此行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有许多受益,这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发展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作者:任文雅 审核:姜强强)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严凤莲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严凤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