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5月12日电(记者牛俊友)5月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爱花院长及众位老师、十余位学生齐聚资料室,举办了第三期学术沙龙活动。在张旺教授的主持下,作为本次主讲人的马院刘丽副教授,以发问式的题目“阅读文本的症候——《希望的空间》能给我们带来希望吗?”预先把大家带入到当代西方思想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空间理论思考中来,当代空间话语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遇,以及文本的症候式阅读,在读者与思想家的多角关系中伸展出一条问题探寻的道路。
沙龙现场。记者缪嘉宾摄
刘丽博士首先从症候概念的来龙去脉说起,详细介绍该概念是如何从弗洛伊德对于精神病学的分析转而延伸到文本阅读和阐释中来的,指明了它作为一种祛魅式、“穿透性”阅读的本质。她进而现身说法,以攻读博士期间对张一兵教授《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的研读收获为例,阐述了症候式阅读的实践操作和文本效应,她坦言自己在张一兵教授利用“物役性”一词解析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论述中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症候,这种症候式阅读的尝试从来为其开启了一扇思想宝库之门,她借此把症候式阅读大胆运用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大卫·哈维的思想机理中来。她接下来全面介绍了大卫·哈维其人、著作以及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详介了哈维如何从一个实证主义的人文学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以齐泽克、麦克法夸尔等西方自由主义左派作家为佐证,说明了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哈维与国内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判别。
继而,刘丽博士向师生们推介了哈维的重要著作《希望的空间》,并重点呈现了她在该书中利用症候式阅读所取得的宝贵收获。她指出该书未能逃过文本症候的命运,因为她发现哈维对全球资本主义及其城市化的批判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而对未来世界的分析却仅凭人本主义的伦理学考量,于是不可避免地凸显出科学与价值的二维断裂,也因此,哈维曾于2014年试图弥合文本中的这种逻辑断裂。最后她在讲座的总结中,提出以人文主义观照当下的社会现实——哈维《希望的空间》展露出来的维度。
最后的提问和讨论阶段把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推向高潮。刘丽博士对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哈维的文本解读和思想把捉令人耳目一新,得到师生们的一致肯定。与此同时,对于症候、症候与哈维文本之间的张力等等问题的不同理解也引发现场师生的热烈探讨,必将成为深度文本阅读的催化剂。
(作者:牛俊友 审核:管爱花)
关键词: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