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3月11日电(记者张婧)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3月8日,外国语学院特邀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教授、博导刘成富老师于图书馆多功能厅开展了主题为“翻译的态度、立场和方法”的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领导、老师及学生出席了本次讲座。
图为刘成富教授学术讲座现场。记者李欣摄
讲座伊始,刘成富教授先是简单介绍了自己翻译作品的类型,作品包括名人传记、文学作品和军事著作。然后刘教授以罗新璋先生翻译《红与黑》为例,提出翻译是认真、严肃的工作,在翻译的过程中应不断模仿、学习、感悟他人优秀的翻译。同时,刘教授也提出了翻译中的“三非”。一是“文学翻译非文字翻译”,这要求翻译应具有文学性;二是“中译外非外译外”,这一点要求翻译者需具备语言熟悉的能力,要对中国语言有所理解和感悟;三是“精确非精彩之味也”,这就要求翻译者学会在直译与意译之间灵活变通,翻译出来的作品要有艺术性。紧接着,刘教授指出翻译的本质是形成画面,用中国人熟悉的表达方式进行再创作。其后,刘教授又介绍了他与学生们共同翻译的一些作品,如《希姆莱的大脑是海德里希》及《逆流河》。接着,刘教授讲述了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故事,提出翻译要灵活,要有自己的态度和独到的见解。
在着重讲完翻译之后,刘教授又对非洲的历史地理文化进行了一番讲解。他表明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下,非洲的重要性逐渐提高。要对其有新的认识。
最后,进行了提问互动,刘教授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本次讲座让师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翻译的本质,明晰了翻译所需的态度、立场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专业学识素养,有利于学生们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日后的翻译学习,营造外院外语学习的新局面。
图为外院师生认真倾听。记者李欣摄
(作者:张婧/文 李欣/图 审核:滕祥)
关键词: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