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10月21日电(记者贾夏)近几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中小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践,但也遭遇到了理论层面的“瓶颈”;另一方面,高校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也需要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为教学科研提供新鲜“养料”。大学小学互助共建,势在必行。10月19日,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领导老师们与当地的老师、学生一起,就“和谐互助课堂 路在何方”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和研究。
图为教科院党总支书记顾书明为活动致辞。记者贾夏摄
当日,教科院党总支书记顾书明等一行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东海县和平路小学。校园内浓烈的中国传统“和”文化特色,首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研讨会于10点整在和平路小学会议室准时开始,在王玮校长介绍和平路小学的历史、现状以及“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后,顾书明书记就参观和平路小学校园的感受、“和谐互助”课堂多元、包容的文化内涵、研讨活动的宗旨和意义发表了精彩的致辞。
研讨会上,和平路小学的老师分享了营造和谐课堂的具体做法,并当场采访了小学生代表 “学生所喜爱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来自教科院的顾书明书记、伍红林副院长、张继华教授、任红娟副教授及石明兰副教授分别根据小学教育各学科的特点,针对研讨材料,进行了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效果的点评和建议。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论证,大家一致认为,“和谐互助”课堂就是:在“和”的背景下,充分尊重学生、发动学生,并深层次解读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终构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多元化、梯队性、科学性、实用性的良性互动课堂。
和谐,凝聚师生力量;创新,激发教育潜能。通过大学与小学党组织共建的形式,可以帮助促成院校沟通,并建立合作互助的长效机制,共同探讨教学与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以最终达成互利共赢。
图为教科院伍红林副院长发表建议与点评。记者贾夏摄
图为东海县和平路小学学生代表发言。记者贾夏摄
(作者:贾夏 审核:伍红林)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贾夏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