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4月3日电(记 者 顾伊荻 徐殷佳 徐诗婕) “他们像星星一样纯净,只是活在自己的节奏里,我要用陪伴告诉他们,这个世界同样充满着爱与接纳。”淮阴师院“槐青”志愿服务队队员徐殷佳在参加市“全程守护 同心筑梦”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宣传教育活动中感慨道。
图为淮师教科院应邀参加市世界孤独症日宣传教育活动。记者 徐诗婕 摄
4月2日,在淮安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一场特殊的对话正在彩色沙盘上悄然展开。“槐青”志愿服务队20余大学生志愿者与自闭症儿童围坐在环形沙盘前,彩色城堡、卡通动物、汽车道路等百余件沙具在孩子们手中流转,构建出主题多样的微型沙盘世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黄嘉玲同学轻声道:“当这个小男孩反复把鲨鱼埋在沙堆深处,我们读懂了他在陌生环境中的不安。”志愿者们化身为心灵向导,透过沙具的排列组合,与“星星的孩子”无声的心语进行着一场心灵的交融。
“老板,我要豆沙包!”稚嫩的童声从活动现场的博爱点心铺传来。志愿者们在活动现场布置了包子铺及相关道具,指导“星星的孩子”模拟“买包子”情境互动,询问价格、付款找零……在趣味实践中绽放自信。十岁的张同学经过三次练习后,已经能准确掏出纸币:“这是找您的一块钱。”张同学的妈妈李女士感慨道:“很多孩子第一次完整完成购物流程,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突破。
八音按钟的清越声响穿透走廊,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正耐心分解乐谱节奏,将七彩音符贴纸对应不同音阶,带着孩子们轻敲铜钟,引导他们通过敲击不同音钟感受旋律的变化。当《小星星》变奏曲从参差的敲击中渐渐成型,13岁的刘子恒突然转身抱住志愿者,这个素来沉默的男孩眼里跳动着从未有过的光彩。
“他们不是缺乏情感,只是需要特别的‘翻译官’。” “槐青”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顾伊荻展示着孩子们的作品:沙盘里守护城堡的机甲战士、付款时紧攥的零钱、乐谱上歪歪扭扭的批注,都是星星孩子们向世界伸出的触角。
据悉,自2017年起,“槐青”志愿服务队立足高校资源优势,深耕留守儿童关爱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领域,构建起“校地联动、家校互通、师生共育、生生互助”的多维服务体系。团队以“学业领航+心灵守护+健康关怀+成长护航”四维项目为支撑,创新推出“大学直通车”公益计划,通过组织特殊儿童走进高校实验室、图书馆、艺术馆,在沉浸式体验中播种理想。其自主研发的“拥抱阳光·自闭症儿童疗愈体系”将沙盘治疗、音乐互动与情景化社交训练相融合,形成特色帮扶模式,该志愿项目曾荣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此次“全程守护,同心筑梦”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宣传教育活动,由淮安市残联主办。淮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晓丹,市政府副市长封蕴珊,市慈善总会会长赵洪权,常务副会长沈在宏,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朱鹏程出席活动,市直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各县区残联分管副理事长、全市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负责人、淮安市孤独症家委会委员、淮阴师院“槐青”志愿服务队等爱心志愿组织和孤独症儿童家长代表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