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再升温:镜头记录非遗 传承文化之光
来源:
时间:2018年07月09日 10:17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7月9日电(记者 冯紫仪)7月8日,传媒学院“‘乡’遇多彩非遗,文化创意兴农”主题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第二站来到淮安洪泽区水釜城景区,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董风老先生学习非遗,同时感悟非遗、记录非遗。
图为三下乡团队成员与董风先生合照。 记者 刘凌玲 摄
每一个非遗都蕴含一个故事,记录一段历史。在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畔,号称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的水釜城内,商贾云集,市声盈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董风草编就在这里,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实践团的同学们也来到这里寻找非遗的印记,记录非遗的故事。
图为草编工艺品。 记者 刘凌玲 摄
董老先生十分好客,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各式各样的花鸟鱼虫惟妙惟肖,墙上的草编汉字更是惊艳,展示着深厚的编织功底和极高艺术成就。
图为董风先生。 记者 施念 摄
董老先生亲切地邀请学生一起学习,同学们席地而坐,观看和学习草编制作过程,但仅仅是简单的基本功就难倒了一片,拿着棕榈叶子不知所措。而只有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只蜻蜓就在董老先生的手中栩栩如生。所谓十年磨一剑,是多年对工匠精神的坚守让如今一个个草编工艺品有了生命。
图为团队同学学习草编技艺。 记者 施念 摄
实践团的同学充分利用专业特长,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制作到产品的成型,镜头都记录下了这些岁月积淀的文化财富,对于曾经的董老先生来说这是养家糊口的手艺,而对于现在的中国乃至世界这是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董老先生表示:很欣慰传统的工艺能够注入新鲜的血液,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让他感受到的文化传承的前路光明,更希望能够看到传统工艺与现代大学生创意思维间碰撞出的火花。
(作者:冯紫仪 审核:侯美玲)
关键词:
编辑:徐洋
淮阴师范学院主办 党委宣传部承办
版权所有 © 淮师新闻网 苏ICP备05071367号2001-2013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