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 >> 新传学院 >> 正文
最美逆行人|抗疫一线的淮师传媒校友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20年03月03日 15:15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3月3日电(记者 王诗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传媒人义无反顾,逆行而上,成为万千“逆行者”中的一员,将最准确的第一手新闻信息传递给公众。淮师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生,以新闻人的视角,记录了战疫一线的许许多多动人故事。

广电专业2004届毕业生、荔枝特报记者 张晋宁

undefined

图为荔枝特报记者张晋宁

疫情发生后,张晋宁主动请缨,深入抗击疫情一线。作为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赴湖北报道团荔枝特报记者,主要报道江苏省支援湖北及对口援助黄石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在黄石采访报道的日子里,张晋宁连续多天都工作到夜里12点多,第二天又要精神抖擞地出发赶往新闻现场。除了工作以外,每次采访完,他们的机器、设备、衣物等都要认真用酒精消毒,比平时采访增加了许多工作时间与工作量。

张晋宁在一线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好消息,记录下了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这些报道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春暖花开”的希望。张晋宁出生在党员家庭,他自己也是一名党员记者,在这个危难时刻,父母毅然选择支持儿子去一线。在此之前,响水爆炸现场、香港暴恐事件,他都毅然冲在一线。

疫情险恶,看不见的敌人潜伏在角落,随时都有中招的危险,张晋宁说道:“完全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这是职业所在,总归要有人去的,那就我去吧。”平凡的一句话,道出了新闻人的使命和职责。

广电专业2011届毕业生、淮安广播电视台报业中心副主任、淮安广播电视报社副社长 周俊

图为周俊在疫情期间工作

作为一位跨界媒体人,周俊更能了解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主流媒体应该担当起的重要责任。“尤其在网络传播发达迅速的时代,各种真假信息层出不穷,这时的主流媒体更应该发挥它的公信力,积极引导舆论,让群众看到政府坚决战疫的决心,增加信心。”

在疫情前期,周俊与同事探访了较为严重的淮安区,并重点采访报道了区政府采用了 “无人机消毒”与“炮雾车喷雾”。在了解到民众对于生活物资的担心时,他和同事又前去农贸超市、菜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帮助群众了解实时信息。之后,又在微信程序上与本地农户嫁接,推出了“蔬菜大礼包”,既安抚了公众的恐慌情绪,又帮助当地的农户解决了产品滞销的问题。

在收集了资料后,他都要在第一时间完成“移动首发”工作。他说:“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作为媒体工作人员,就是要马不停蹄赶着跑,上午采访完回来后立刻就要出稿子,一两点钟吃不上饭都是很平常的事。”就是有了这样一群敬职敬责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在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当下发生的情况,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

周俊还通过短视频在无线淮安APP发布防疫知识,让新闻与老百姓更紧密地贴合起来,他表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年轻记者应该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位记者,不仅仅是记录者、传播者,更是一位逆行者。”

广电专业18届毕业生、现代快报记者 李子璇

图为李子璇采访

李子璇是现代快报的一名记者,她主要负责淮安新闻的报道工作,日工作量很大,疫情期间她每天至少发布六篇新闻稿。她每天一睁眼先做的事就是立即拿起手机报道新闻,今天新增的确诊病例有多少了,逆行的勇士们是否又出发了,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怎么样了。她还改掉了手机常年静音的习惯,即使是准备睡觉前总要不停再看一眼看手机,还要把铃声调到最大声,以防半夜会收到信息,因为医护人员出征的消息总是在夜晚下达。

一个多月的时间,她见证了无数感人的瞬间。在淮安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时,李子璇进入淮安市新冠肺炎病人定点收治医院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深入报道;采访淮安援黄石物资,她提前六个小时到达了现场进行视频和图片的拍摄,并跟着装菜装车的工人一起记录了实况,等到装车完成工人离开后,她一个人站在车旁2个小时完成稿件的撰写并剪辑好视频;李子璇还积极连线在武汉驰援的医护人员和淮安市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为的就是让大家听到最真实的声音,了解前线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况。一张张被防护面罩勒红起疹子的脸颊,一个个脱下防护服被汗水浸湿的背影,一个又一个的家人未接来电,都让她记忆深刻。

深入抗击疫情一线执笔,为战“疫”发声,内心存在着的新闻理想,让李子璇面对疫情,毫不畏惧,始终坚持真实,从容追寻。

广电专业19届毕业生、新华日报淮安分社记者 张莎沙

图为在分配口罩的邮政人员

张莎沙是刚加入新华日报淮安分社的一名新记者,疫情期间,她的采访对象大多是防疫工作中的基层群众,也有不少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在这次疫情中,许多普通群众尽自己所能无私奉献着,看似平凡的小事却能给她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是对传统建筑行业的一次挑战,包括多工种同时作业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冲击等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已经有了采取新模式的苗头,所以才能这么快。”在对“江苏最美防疫先锋”刘立生的采访中,张莎沙发现,刘立生敏锐的眼光给了自己的报道打开了新思路。这位普普通通的水电工从现场看出了国内建筑行业管理模式的一种转换,令张莎沙肃然起敬。

校园时期的张莎沙就与所有有志于从事新闻业的同学一样,怀着侠义心肠,带着理想憧憬着未来,期待成为在时代风云变幻的舞台前,坐在特等席上的记者。工作之后的她,更喜欢从现实看理想,她说那让人觉得更真实更有力。

她用心感受的真人真事,用心写出的记录报道,给了许多在防疫一线的基层人物信心与肯定,让他们感到温暖,充满力量继续前行。

疫情就是命令,媒体必须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新闻工作者如同战士,冲在最前面,发出最强音,及时准确报道疫情信息,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了最广泛的社会共识。

编辑: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