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数科学院第五次学生工作研讨会在2014年4月19日举行,会议共邀请200多名学生家长参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编者特别将教师与家长代表的发言整理出来,与读者共同分享。)
2014年数科院学生工作研讨会发言稿
孙智宏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大学生的成长教育问题。大学时期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正是在大学里大学生开始走向成熟,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培养了兴趣爱好,增长了知识才干,锻炼了实际能力,奠定了未来事业的基础。
有的大学生学习认真,刻苦钻研,大量阅读课外参考书和励志书籍,并主动找老师交流,这些学生成绩名列前茅,甚至在省和全国的大赛中获奖,并顺利考上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成为我们数学科学学院的骄傲。但也有个别大学生上课不带笔和纸,只带手机,有的每天玩几小时游戏,有的经常逃课,还有的同学主要忙于做生意,本末倒置,荒废了学业。
教育就是力量,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期。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小时候就被人们认为是笨孩子,爱因斯坦到四岁才会说话,爱迪生只读书三个月就被视为笨蛋而被迫退学,爱迪生将他后来的成功归功于他母亲对他的启蒙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引导,孩子心中的迷茫与苦闷需要家长和老师倾听、安抚与点拨。父母的高度决定着孩子的高度。对孩子关爱、信任和鼓励是孩子成功的推助器,不良的责备和过分的赞扬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作为父母,关键在于如何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和引导者,引导孩子自立自强,帮助他们看到未来,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犹太人的教育如此成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家长自身不断读书学习,努力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
作为老师,教育培养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使命。给学生金子,不如教学生点石成金的方法。因此我们不仅教学生知识,还教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怎样管理、怎样做人,努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人们常说,小学是听话教育,中学是分数教育,大学是知识教育,但最重要的是理想信念和能力培养。只要帮学生插上理想和毅力两个翅膀,学生自然就能飞得高、飞得远!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大多数人的志气都是被人唤醒或受刺激而突发的。许多人读了一本受激励的书,听了一场令人兴奋的演说,或遇见了一个能够了解他、信任他、鼓励他的朋友,于是志气突然被唤醒。承担责任、承受压力、遭受失败、投入竞争都可以刺激人的发展。成功需要榜样和对手,受鼓励和受刺激都可使人成才。
英国数学家李特伍德说,他的一个有才华的博士生六年里刻苦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和调节,结果再也写不出有才华的论文。一位心理学家按照轻松愉快没有任何紧张的学习理念训练自己的儿子,结果这男孩19岁时已在许多学科很出色,但他从没有工作过量过,他30岁时也只是一个平凡的职员,并声称他生活的目的就是不再去思考。这两个例子表明适度的紧张、压力和调节对成才都是必要的。
人是自身幸福的设计师。人生成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与人的性格有关。人生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生存的竞争就是智慧的竞争。作为大学生,应该培养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乐观自信,充满热忱,善于思考和自我调整,有计划、有条理、不拖拉,有主动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有自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吃苦忍耐精神、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能承受失败,自立自强,无所畏惧,并主动去发现和阅读对学习和成才有益的课外读物。苏格拉底说:“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远,他的才能就越发达。”
人生最难实现的是理想,人生最难教育的是孩子,人生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人生最难留住的是光阴。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和希望。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我们老师和家长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一起营造优良的成才环境和氛围,以便我们的学生和孩子尽早脱颖而出。我们也殷切期望大学生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运动场等资源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强化自己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以便将来成为社会精英和国家栋梁之才,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作者:孙智宏 审核:谢海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