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 >> 生科院 >> 正文
淮师生科院:人才培养立体化
来源: 时间:2012年10月08日 00:00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10月8日电(记者王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生科院的办学宗旨。近年来,生科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分别以师资建设、品牌社团与实践平台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立体化道路。

专家名师:理论素养的引路人

生科院一直把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作为工作出发点。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淀,目前,生科院共有教授9名,博士27名,另有5名在读博士。

怎样让这些优秀的师资成功扮演学生专业素养的引路人?生科院一方面积极倡导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在教师们不断突破传统授课方式的同时,还积极鼓励教师们把专业课上在实验室里。独特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普通课堂上只有文字、图片的生硬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在科研、实验的过程中,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爱上学习。另一方面,生科院力争让每一位博士、教授走上讲台,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优秀师资的治学之道。由于一批优秀师资的影响与引领,近三年来,生科院的学生考研热情不断高涨,学生考取研究生的人数逐年走高,连续四年评为校考研工作先进单位。

品牌社团:科研创新的孵化园

生科院“绿之源”环保协会、“童第周”科技协会等社团在全校师生中名气大,知名度高。原因在于生科院将这些社团变成学生科研创新的孵化园。

都说科研创新很难,有时还很枯燥。生科院通过建设品牌社团,让学生在社团里提升各自的科研创新能力,孵化各自的科研创新的梦想。生科院结合专业特色与师资组建实践基地,积极打造品牌社团。学院为每个社团配备优秀的专业指导教师。从社团的日常活动的开展,到科研方向的确定,指导教师一一把关。“绿之源”环保协会等5个社团自成立以来,成为学校和相关学院进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拓展学生学习实践空间,提升育人水平的一种重要模式。社团活动中,师生共同参加,学生为活动的主体,教师负责技术指导及部分协调工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绿之源”环保协会的《环洪泽湖生态区面源污染控制》、“童第周”科技协会《淮安古黄河水资源保护》等志愿服务项目,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研活动中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了其科技服务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实践平台:专业素养的训练场

生科院还积极做实学生的学习实践工作,为学生积极搭建实践平台,让实践平台成为学生专业素的训练场。生科院以省重点实验室和生物标本馆为平台,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服务活动,培训学生的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精神,促进学生德育、智育和技能的全面发展。学院学生经过专业老师的培训成为标本馆的讲解员,义务为前来考察和参观的各类人士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在动植物分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学院建立了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并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联盟”,并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型实验技能大赛与专业技能竞赛。每年学院都会组织学生深入各个基地与企业进行学习,在质监局、酒厂等企事业单位实习的过程中将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升其开展创新型实验研究和就创业的能力。

(作者:王程 审核:陈进)

关键词: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root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