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特约通讯员蒋功成) 2011年,生命科学学院在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台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对教学科研支撑作用显著提升。2011年,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三年建设期满的验收,并获评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360万元设备经费资助,淮安市科技局30万元择优持续建设经费支持。在“洪泽湖”重点实验室成功建设的基础上,我校第二个由省科技厅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和化院联合申报下获得成功。以我校为依托单位,中科院水生所淮安研究中心、淮安水产技术指导站等为合作共建设单位,申报江苏省“特色水产生物技术”工程重点实验室通过省发改委评审立项。2011年,在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中心成功建设的基础上,申报江苏省“生物农业与环境”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点获得成功。中心将为学生在生物农业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学科创新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拓展提供综合的实践平台。
至此,生科院省级科研平台达到3个,省级人才培养平台达到2个,这样的平台条件,不仅在省内外同层次高校相关学科中居领先地位,在更高一级的高校中,具有相应平台基础的也不多见。这些平台的建设不仅成为本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为淮安市以及苏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学科建设层次不断提升。2011年,生科院积极申报和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获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重大理论项目子课题、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若干项市级项目和横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因项目和1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项目完成验收,申报了5项国家专利,其中获批2项,1项合作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农业丰收奖,1项成果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生科院还通过承办、协办国内重要的学术会议,不断扩大学科的社会影响。2011年,承办了江苏省第三届青年科学家年会“生物农业与湖泊环境保护”分论坛、参与协办了中国科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湖泊论坛”。 成功地使洪泽湖的水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对于洪泽湖的进一步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做好生物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工作的同时,结合江苏省建设生态省,淮安市建设生态市的地方发展需要,生科院加大了生态学学科的发展力度,目前生态学学科已形成良好的发展基础,已被学校推荐参加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遴选。
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2011年,生科院加快了国际化办学进程,在生物工程专业招收了首届中韩实验课程班。“‘校地合作’生命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立项,“科研创新实验”课程获校创新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微生物检定工、食品检验工等职业技能鉴定获校职业技能鉴定改革试点。新申报成功3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有4门课程获评校级精品课程,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1届有74名毕业生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昌大学等中外多所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达到36.45%,其中生物科学专业的考研录取率达51.67%,创学校历史最高水平。生科院连续四次获评校考研工作先进单位。
“绿之源”大学生环保协会主持的“环洪泽湖生态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项目获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的第五届“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资助行动”10万元立项资助,该项目同时获“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童第周”生物科技协会开展的“淮安古黄河水资源保护”获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和团中央共同组织的“2011年保护母亲河——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小额资助美涂士项目”立项。沈俊同学获国家环保部“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淮安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王月等4名同学获江苏省“青年环境友好使者”称号。
积极开展科技合作,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生科院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同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和交流,在借力发展、创新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在与中科院水生所共建水生所淮安中心并获得省“重大创新载体”之后,学院与上海海洋大学、江苏泗洪金水集团共建的“中国泗洪河蟹产业园”顺利揭幕。在共建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特色水产生物技术工程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中,学院与宜兴市前成生物有限公司、淮安市百麦绿色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淮安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江苏省洪泽湖渔管会办公室、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等单位开展了密切的合作。8月份,美国弗吉里亚理工大学Brian R. Murphy教授和Andrew Rypel研究员来校访问讲学,双方就进一步开展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达成了初步意向。
在取得丰硕科技成果的同时,生科院的师生积极开展科技社会服务工作。王新风教授、徐建明研究员、丁怀宇博士、常国亮博士等科研人员长期深入到农村、企业,开展科技推广、科技帮扶工作。他们所承担的“菌菜轮作技术推广与无公害食用菌栽培”、“新型有机硼肥的研制和推广”、“龙虾苗种人工繁育技术开发应用”等项目不仅得到国家星火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立项支持,其开发和研制的技术和成果还成功完成产业化,在苏北地区得到广泛推广使用,产生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生科院获评淮安市创新创业人才1名,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淮安市优秀挂联教授2名。
生科院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体现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所提出的“以学院文化引领人才培养,以应用研究服务地方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学院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形成更具特色的学院文化,开展更有活力的应用性科学研究,取得更为丰硕的建设成果!
(作者:蒋功成 审核:罗玉明)
关键词: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