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新闻网4月11日电(记者 刘婧 王苏美)为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解决学业困难、提升学习成效,4月9日,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发展座谈暨党员结对帮扶见面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周亚芳、辅导员刘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代表、结对学生党员参会。会议围绕学业预警、经验分享、结对帮扶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图为地科院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发展座谈暨党员结对帮扶见面会。记者 刘婧 摄
精准诊断:剖析困境,明确帮扶方向
周亚芳通报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少数民族学生学业预警情况,介绍了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条件,系统分析了学业表现与未来就业的紧密关联。她强调,学院将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精准帮扶破解学业难题,助力学生筑牢发展根基。在自由交流环节,少数民族学生坦诚分享在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状态调整等方面的困惑。师生现场“问诊”,逐一剖析成因,从学习方法优化、心理调适到资源对接,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疏导压力、重拾信心。
榜样引领:经验传递,激发奋进动力
活动特别设置优秀学生经验分享环节。少数民族优秀学生代表李莉结合自身经历,建议“坚持手写笔记夯实基础”“定期与教师沟通难点”,强调打牢专业根基的重要性;学生党员代表张旭提出“找原因、过难关、定路径”三步法,鼓励少数民族同学从问题源头突破,用科学方法实现目标落地;学生干部代表陈洲仪呼吁大家调整心态,克服焦虑怠惰,通过志愿服务锤炼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结对共建:构建“思想+学业”双帮扶体系
会上,刘婧宣读了学生党员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帮扶方案,周亚芳就做细做实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发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她希望学业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一要敞开心扉“说困难”,主动寻求帮助;二要虚心笃学“取经验”,在互助中实现双向成长;三要志存高远“担责任”,把“小我”融入“国家发展之大我”中。同时她希望结对的学生党员:一要做思想引领的“播种者”,传递党的理论与红色文化;二要做精准帮扶的“实干者”,制定个性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三要做真诚陪伴的“同行者”,以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次会议搭建了“说困难、听建议、结对子、共成长”的互助平台,既是精准破解学业难题的“问诊会”,更是构建民族学生培养共同体的“启动键”。地科院将以党员结对帮扶为支点,同步推进少数民族学生“学业精准帮扶”与“思想浸润工程”,努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互助共学的土壤中根深叶茂、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