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人文 >> 喜迎党代会 >> 正文
喜迎党代会④|科研和服务地方工作回眸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22年09月19日 16:59   点击数:

淮师新闻网9月19日电(记者 龚一峰)淮阴师范学院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围绕学校高质量事业发展需要,秉承“内抓培育求提高,外抢机遇谋发展,重点工作求突破,常规工作抓规范”的总体工作思路,不断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切实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各类科研核心指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努力谋划在平台、团队、项目与奖项、社会服务上实现跨越发展。

一、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省科技创新“40条政策”和省“科技改革30条”精神,持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多次对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共修订、出台文件40余份。

二、加强平台团队建设,增强科研创新能力

持续推动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的“梯次发展、提档升级计划”。加强科研平台的绩效管理,以科研平台产出的良好绩效获得主管部门择优持续经费支持。对学校现有校级科研平台进行重新评估,并启动申报遴选工作,加大投入,重点培育,促进科研平台梯度成长。引导科研骨干力量凝聚科研方向,依托学科组建科研团队,采取逐步培育、梯度成长模式,促进团队发展。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新增科研创新团队3个,其中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学校现有省级创新团队增至13个。学校新增国家级平台“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1个,是省同层次高校中唯一获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单位;新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淮安分院”等省级创新平台7个,学校现有省级科研以上科研平台23个;新增“淮安市大数据智能计算与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11个,学校现有市级科研平台28个。

2022年蒋亦华教授领衔的“卓越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厅考核验收;“江苏省现代检测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建设实验室”、“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分别于2018年、2021年以优秀等第通过省教育厅考核验收;2020年“江苏省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又一次以 A等成绩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绩效评估。

三、加强项目组织管理,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加强调研和督促,协同各学院全面摸清并动态掌握现有科研存量及资源,在确保完成常规项目的年度申报任务,提高申报材料质量的同时,根据前期调研摸底情况为申报其他高级别项目的老师实行精准服务,力争高级别项目申报有新突破。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校获批国家基金90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53项,首次获得国际合作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37项。获得部省级项目499项,其中,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5项,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前80强,2021年立项总数位居全国41位、全省第3位;省自科基金26项,其中省优青项目3项,在省同层次高校中排名第一;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92项;省社会发展面上项目1项,省“产学研”项目216项,其中2019年、2022年获批项数均排名全省高校第一;其他省部级项目17项。获得厅市级项目581项,其中,自科142项、社科439项。承担横向项目2737项,到账经费3.23亿元,其中科技成果转化185项,到账经费4600.4824万元。合同金额30万元以上504项,100万元以上38项。

四、充分挖掘潜力,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

以提升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成果质量为目标,积极落实“超前培育计划”,加强校内外协作,充分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的资源优势,有计划地培育具有学科竞争力和亮点的核心科研成果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项。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共获得部省级科研奖项20项,其中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参与获得部省级科研奖项20项,其中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得厅市级科研成果奖338项。获授权专利数1233项,其中发明专利261项。出版专著102部,发表科研论文3689篇,其中三大检索、SSCI、A&HCI 、CSSCI论文1409篇。ESI高被引论文75篇,ESI高被引论文数居省同层次高校第一。

在科睿唯安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中,2019年、2020年各有一位教授入选,2021年两位教授入选,入选人数省同层次高校排名第一;在爱思唯尔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2020年和2021年都有三位教授入选,入选人数省同层次高校排名第一;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0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4位教师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19), 7位教师入选“2019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五、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完善产学研合作制度,制订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实施方案,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及淮安“一区两带一枢纽”建设,继续推进“一学院一行业一基地”“一团队一企业一中心”的校地校企协同合作。学校组织和承办省、市各级各类产学研活动近100场,与淮安高新区管委会等开展校地合作,建立校企联盟267个。当选中国校地合作创新联盟首批理事单位、江苏省技术市场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并成功获批江苏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贯标立项单位和江苏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获批江苏省科技副总131项。

获“第十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集体优秀奖”“江苏省技术转移工作促进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第三届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集体优秀奖”;2018-2021连续四年多项成果转化项目被评为“江苏省十大技术转移优秀案例”;多人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第三届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个人优秀奖”“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优人才”“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先进个人”“江苏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江苏省第二届J-TOP创新挑战季“优秀挑战者”等荣誉称号。

2021年学校聚焦乡村振兴,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主动对接地方需求,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启动“百博助乡村”行动,选派了近百名助村特派员,组建了乡村振兴服务智囊团,先后赴乡村开展调研工作30余次,切实解决村居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问题,围绕农业技术推广、乡土人才培养、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乡村环境治理与提升、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等5个大类设计了33个精准化服务清单。“百博助乡村”行动自实施以来,有力助推了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等,受到学习强国、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江苏先锋、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厅网站、淮安日报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编辑: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