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淮师人物 >> 校友动态 >> 正文
创业的种子在毕业时发芽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4年05月12日 14:32   点击数:

今年6月就将从温州医科大学毕业的陈忠探每天都很忙碌,他不是在忙着找工作,而是在忙着经营自己的生意。陈忠探在校园里创办的90购食品屋每月的平均营业额近10万元,在整个温州医科大学拥有3000名左右的会员,其中1000多人是充值会员。

团队的其他3名主要成员也是今年毕业,因为生意比较红火,他们决定毕业后继续在校园里经营食品屋。陈忠探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们即将把业务从学校的茶山校区拓展到学院路校区,虽然学院路校区位于市中心,房价、物价成本偏高,但经营上没有问题。”

面对今年有727万毕业生的“更难就业季”,有不少毕业生像陈忠探一样,选择毕业后创业。

像养孩子一样把项目继续做下去

2013年从淮阴师范学院毕业的魏扬扬和同学创办了力思克工作室,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开发工作。

“从大三开始,我们组建了一个五人团队,其中有两名技术人员,两名营销推广人员和一名美工,还有大量的网友支持我们,所以我们把这个项目一直运营到现在。”魏扬扬之前摆过地摊,发过传单,做过兼职,从组建团队开始,他才有了为事业而奋斗的感觉。 魏扬扬眼下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资金,“想要积累更多客户,就要扩大宣传力度,而我们把大部分资金都用到了技术研发上,营销的成本就得降下来。”

大学生创业团队缺乏资金的现象比较普遍,陈忠探表示:“我们从成立团队到拥有校内第一个门店,整整花了3年时间,现在想要进驻其他学校,但缺乏开店的资金是第一大困难。”

随着电子商务对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陈忠探一直在寻求业务上的突破,“我们的户外俱乐部也已经成功地经营起来,大学生对这个项目也很感兴趣。”

在大学里就开始运营的项目,往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人脉,即使目前有一些困难,但创业者仍然有信心坚持下去。2012年从吉林农业大学毕业的王彪,已经把他的创业项目运营了两年。他主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产品,“这个项目也是从上大学时开始做起,越做越好,越做越舍不得放弃,就像养孩子一样。”

毕业后把创业的接力棒传下去

江西师范大学的陈莉莉曾经担任学校的KAB大学生创业俱乐部主席,今年毕业的她已经顺利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而她一手打造的创业项目也传给了其他同学。

陈莉莉原来经营的是微信水果店。“用微信卖水果成本较低,投资较少,项目的可行性高,而且客户就是在校大学生,我掌握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不过她也面临很多挑战,因为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到实体店中买水果,并且校园卖水果的摊点很多。由于想考研,陈莉莉觉得精力有限,就把项目转给了同学。她说未来会先工作积累经验和资金等资源,最终还是会选择创业。

曹杰马上要从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毕业,他选择了就业,而他在2012年创办的校摊网则传给了一名学弟继续运营。校摊网是一个面向哈尔滨工程大学师生开放的在线订餐、摆摊、手递手交易平台,“虽然没有很高的收入,但能够基本维持网站的运转,并且在校园里也积累了一定的口碑”。曹杰认为,经过3年的经营,目前网站发展的瓶颈还是资金不足,很难将其扩展到其他高校,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关注量和广告收入。

接手校摊网的程凡曾经与曹杰合作在校园里卖过考研书籍,他认为,学长传给自己的这个创业项目还是有发展前景的,他会努力把项目经营下去,并在自己毕业后把项目像接力棒一样继续传递下去,让校摊网成为同学们实践创业的平台。

毕业了,创业的舞台更大了

潘显兵早已是安徽科技学院的创业名人,大二那年他用自己打工和借来的钱去山东的几个蝗虫养殖基地调研和学习,后来租用了砖窑厂的一块30亩废弃土地作为养殖基地,2013年3月,他与山东一家蝗虫企业签订了合同,开始了蝗虫养殖。

今年毕业的潘显兵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创业,同时还开发了养殖大雁的项目。“养殖大雁就是想增加产业链,这样能降低创业的风险”。 增加产业链,远没有潘显兵说得那样轻巧。今年4月10日,潘显兵新购了500只大雁,由于没有养殖经验,加之遭遇接连20多天的阴雨天气,几天时间就死了400多只,经济损失达4万多元。不服输的潘显兵向亲朋好友借了几万元,又去买了500只大雁。总结之前的失败经验后,他在养殖场里严格执行防疫、杀菌、消毒,现在的大雁没有出现一点问题,而且长势良好。

毕业后继续创业,而且把握优势更有针对性创业的不止潘显兵一个人。同为该校今年应届毕业生的段昌强把自己的摄影工作室转给了学弟,转而注册成立德清友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准备从事农业技术开发、水产青虾种苗的培育及青虾销售。

“我们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得到高校和县水产站的支持,能够提高繁育技术,培育优良种苗,还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统一收购,保证农户利益。”段昌强说,他与当地农民合作以合作社形式经营,目前拥有自主实验田129.59亩,合作农户土地目前近400亩。

没有经历、经验的人照样敢创业

虽然没有丰富的创业经历,但选择了创业的毕业生也不少,今年从吉林农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郭燕就是其中一个。

“父母都是做生意的,从小就耳濡目染。”郭燕表示,得到父母支后持,她也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最后在学校大学城附近开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西餐厅,由于担心经验不足,她选择加盟了一家成熟的品牌。“目前的困难就是人力不足,还有就是宣传不到位,但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郭燕信心十足。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毕业的梁靖明成立了成都视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智能化IT解决方案。他在学校里接受过创业教育培训,尽管没有自己的创业项目,但一直跟着老师学习创业知识并参与创办模拟公司参加各种创业比赛。毕业后,他遇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就一起创办了现在的公司,虽然公司也面临诸如订单市场转换率低等问题,但他表示,后续马上有项目要启动,会让公司业务上一个台阶。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曹野马上面临毕业,他在今年4月申请创立了黑龙江省牧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虽然在大学期间没有创业经历,但他曾经两次参加创业培训,还在学习中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这方面的优惠政策。曹野对记者说,创业需要很强的实践性,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把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创业可以让我的内心想法得以实现,所以就做了,也没有什么太忐忑、太纠结的。”

来源链接:http://news.sina.com.cn/o/2014-05-12/055030115045.shtml

(作者:中国青年报 审核:朱延华)

关键词:校友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朱延华

编辑:朱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