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朴实和崇高在坚持与追求中升华
——一个60后师者的回想与感悟
数科学院夏海峰
曾几何时,我被什么是大学精神困惑着,但27年的师者生涯,又让我的心逐渐明朗起来,视野逐渐开阔起来,思维逐渐发散开去。所谓大学精神,不就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吗?不就是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与时俱进的求实创新吗?
置身淮阴师院的我,曾对“朴实”和“崇高”有过更多地理解,也有过更多地回想。
作为淮师精神的“朴实”和“崇高”,也许它比原有词意本身的内涵更大,外延更广。“朴实”在大学校园中,也许就是无华的追求,也许就是淡泊的生活,也许就是纯洁的心灵,也许就是实实在在地做学问,也许就是读书人的闲情逸致,也许就是一种宁静致远——“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潜下心来做研究。崇高在大学校园中,也许就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奉献,一种创新,一种品格、人格的升华。只有坚守朴实,朴实才能产生永恒的光彩;只有追求崇高,才能拥有更高的境界,走向崇高。
我是学数学的,当我对“朴实与崇高”这道方程找到了多解的答案时,不由地让我回想起往日的一幕幕情景:镜头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大跃进,一天等于20年”,大炼钢铁热火朝天;有时候过激了,反而显得不是那么朴实。镜头二,红宝书不离手,“大海航行靠舵手”,“造反有理”,大批修正主义;有时追求崇高过了头,反而变得盲无目标。镜头三,一张白卷上大学,双手老茧“反潮流”,“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才照亮了全球,科学文化知识,永远是引领时代文明进步的潮流。镜头四,“天安门诗抄满街头,《扬眉剑出鞘》;革命该到了返璞归真的时代,一代伟人周恩来,又在人们心中站了起来,这让崇高又有了更好的注脚。镜头五,拨乱反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大讨论,让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又重新绽放了光芒。镜头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号角,吹醒了炎黄子孙的酣梦;“春风又绿江南岸,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人第一次释放了肚皮,走向了小康。镜头七,鲜艳的紫荆花、荷花之旗,与五星红旗一起飘扬在香港和澳门的的上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耻成了历史的记忆。镜头八。一曲“我和你”的颂歌,唱出了百年奥运神采;高扬的五环旗在首都北京向全世界昭示,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中国已是多极化世界的一极。这些镜头里有我对“朴实”的感悟和思考,也有我对“崇高”的回想和理解。抚昔思念,心中更多的是憧憬,发展中的淮阴师院,升本后,已顺利实现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现正朝着第三步目标迈进,实现“五个发展,一个突破”,这更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坚守朴实,科学定位,脚踏实地;追求崇高,坚定信念,实事求是。
作为一名师者,站在朴实的大学讲台上,总有一种崇高在激励着我。“传道、授业、解惑”;总有一种精神在鼓舞着我,要为教书育人多做一点朴实的事情;总有一种感慨在澎湃着我的热血,要为祖国的后继有人、要为民族的强大复兴、要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要为校园的和谐创新,去“坚持”,去“追求”,让我们淮师精神在由规模发展向内涵提升的转型中升华。
2011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