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人文 >> 大学精神 >> 正文
焦亚东:“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多重内涵解读
来源: 时间:2011年01月07日 00:00   点击数:

“坚守朴实,追求崇高”,在这样一对看似矛盾的统一中,暗含着一所大学在多个层面的精神诉求,其中,做人之道、治校之道、求知之道、为学之道,无不如此。究其实质,正在于此八个字深得辩证法之精髓:“坚守”是一种现实的立场,“追求”则是一种眼界的远大,“朴实”是一种厚重的积淀,“崇高”则是一种信念的执着,矛盾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守朴实”是“追求崇高”的前提与基础,“追求崇高”又是“坚守朴实”的源泉与动力,如此,脚踏实地才不是循规蹈矩,志存高远亦绝非好高骛远。

首先,朴实与崇高,是一种做人之道,抱朴守拙而又气象宏大。大学是育人的地方,大学对人的教育,非止于授业解惑,更在于明德传道,要以塑造人的灵魂为己任。对于一所始终坚持以周恩来精神育人的高校而言,在师生中倡导朴实而又崇高的精神与人格,是一种最恰当不过的考量与选择,它既要求我们如欧阳修说的那样,“时多喜于新奇,则独思守拙”,追慕周恩来克己礼让、儒雅温和、严谨细腻的人格魅力,同时又学习他“宁务其大,不务其小”的大家风范,学习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相会于中华腾飞之时”的恢宏气度。

其次,朴实与崇高,是一种治校之道,求真务实而又跨越发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一所大学来说也是如此。名师云集,人才辈出,非一朝一夕之功,须立足于踏踏实实的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尤其要树立先进的理念,建立规范的制度,急功近利催化不出高水平的大学。与此同时,一所大学的发展方略又要具有前瞻性,体现时代的律动,承载几代人的梦想,成为全校师生奋斗的目标与前进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办学之道,日积月累与日新月异同样重要。

第三,朴实与崇高,是一种求知之道,脚踏实地而又志向远大。即如先贤所言,“才须学也,学须志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求知向学,既需励学敦行、发奋读书,又要意存高远,学海弄潮。没有了日复一日的刻苦勤奋,志气再大,理想再多,事实跟不上愿望,是为“志大才疏”,反之亦然,这正是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大河的求知问学之道。

最后,朴实与崇高,还是一种为学之道,不尚空谈而又致深致远。不尚空谈,强调的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须学习朱光潜先生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可做之事,绝不推诿至他人、他时、他地,这是一代学术大师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致深致远,指的是努力追求至真至善的学术品格,甘于寂寞,拒绝媚俗,即使身处浮躁的时代,也须牢记钱钟书先生的告诫:“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都市之显学多为俗学。”真正做到为往圣继绝学,寻真知启后人。

大学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逐渐生成并不断被赋予新意义的,它是一所大学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稳定的价值理念,是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中最核心的内涵,体现的是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与追求,彰显的是一种道德的力量、治校的理念、学习的风气和学术的品格。正因为此,“坚守朴实,追求崇高”这一淮师精神,意蕴丰富。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