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毛主席曾说:“人活着总需要一点精神。”其言简而旨远。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潜心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并传承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本身代表着一种朴实而崇高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文化特质。其形而上,即大学文化内化为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气质与校园文化风格,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内核,是大学的精神,亦是大学成其伟大、大学人能够朴实而崇高的最深沉力量。
淮阴师范学院地处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淮安,淮师人秉承总理精神,融合苏北地区特有的朴实、坚韧、顽强的社会文化底蕴,铸就了特有的以“坚守朴实,追求崇高”为核心内容的“淮师精神”。历经50余年的历史积淀,“淮师精神”与现代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交融,形成了淮师浓厚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淮师校园,无论是人文气息浓厚的交通路校区,还是彰显现代时尚气息的王营校区,一代又一代共青团人执着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和努力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值得品味。
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历练“淮师精神”
坚持以德养才、厚重人品的育人理念,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思想教育主线,采取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12.9文艺汇演、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发扬以“坚守朴实 追求崇高”为核心内容的“淮师精神”,使广大学生了解学校悠久的发展历史、光荣的办学传统,使学生受到“淮师精神”的熏陶,使学生树立勇于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
坚持以周恩来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传承 “淮师精神”
连续10多年来,坚持开展周恩来班创建、周恩来奖学金评比等周恩来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实践证明,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培养学生成为追求真理、乐于奉献的人。
坚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淮师精神”
极具代表性的一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拉力赛,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艺术人才和一批优秀的活动策划者、组织者。通过拓展“第二课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满足学生需求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学术、科技、文体类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已向项目化、系列化、品牌化发展,校级重点开展大型精品活动,院级重点开展专业性强的特色活动,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坚持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为途径,践行“淮师精神”
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深入城市和农村,走进企业和田间,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研,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团,走进社区,学以致用,共建和谐新社区;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切实让学生了解社会,深入基层和群众,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培养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广大淮师学子在淮师精神熏陶之下,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每年有100名左右毕业生到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先后有60多位同学到广西、西藏、贵州、绵竹等西部边远地区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在江苏教育战线上、在艰苦的苏北基层大地上,活跃着一大批优秀的淮师学子,他们为江苏尤其是苏北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为建设美好江苏默默地无私奉献着。
在学校对近3000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各项评价指标中,“思想道德品质”一项评价最高,优良率为98.62%。这些数字是对“淮师精神”已经积淀为我校宝贵的文化底蕴和广大师生精神财富的有力的印证。
淮师人,朴实无华,默默耕耘;淮师校园,清新淡雅,静谧淡定;淮师精神,坚守朴实,追求崇高。淮师共青团人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博学笃行、崇德励志的育人理念,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思想教育主线,使广大学生了解学校悠久的发展历史、光荣的办学传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鼓励学生以“坚守朴实 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为指引,勤奋学习,勇于创造,乐于实践,为他们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培育新时期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