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人文 >> 大学精神 >> 正文
王洪鸣:文化自觉 精神气脉——淮师精神实践的思考
来源: 时间:2010年10月29日 00:00   点击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淮阴师院五十多年前的法桐树、三十多年前的水杉林、十年前的意杨排将浓浓的绿荫清爽撒在一届届校友的心头;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淮师人更有那绿荫深处的气脉,无论校友走到哪,长多大,都能感受到和体现的是“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这种精神浸润在每个淮师人的母校情怀中。

淮师精神,是几十年来淮师人用青春、劳动和生命谱写在苏北大地的朴质文章。几十年的积淀:宋我真①布衣校长的爱生如子,周本淳先生的“诗词蒙语”,于北山先生的“年谱长卷”,萧兵先生的自学成才,赵千里先生火热的夕阳情怀……更有那一届届学子遍布苏北大地,执著于心,成功于行,默默耕耘,成为社会栋梁之才。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形成了淮阴师院“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这是淮师的品牌,这是淮师人的文化自觉,这更是淮师人弘扬“铁肩担道义,道德著文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历练和精神气脉。

今日的淮阴师院把淮师精神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四步走”的发展战略成为我们前行的目标,坚持、弘扬、光大淮师精神是我们开创“十二五”的精神动力。“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一个学校要有特有的精、气、神,淮阴师院的“精气神”就是“坚守朴实,追求崇高”。全校师生都要坚守这种文化自觉,用淮师精神去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实践中不断丰厚、提升淮师精神内涵和层次。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的前辈以朴实追求理想,朴实是我们的根基。淮师人要坚持“朴实”的优秀的价值观,做人、做事、做学问要朴实为先,荣辱不惊,埋头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在各自学习、工作的平台上有自己的话语权。同时,能仰望星空,有不断超越精神,敢于在“小事”上做大文章,在“小地盘”上做大事。我们学校的特色在哪里,优势在哪里,目标在哪里?在全校师生员工的脚踏实地的奋斗中。

力戒浮躁,杜绝迷糊。现时的世风中浮躁弥漫,急功近利成为许多人的价值追求,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科研、管理者管理都难免有浮躁作祟,这是与淮师精神格格不入的。学校不是清静之堂,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但学校又是社会正气的引领之地,应是清雅之堂,我们的教师、我们的管理者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自己的社会担当。全校教职工应该以一颗纯朴的心灵,一颗淡泊名利的心,一个高尚无私的灵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学生朴实的人格。教育者,先教育自己。名利操守要有度,不能为名为利而浮躁,失去朴实之根。一切名利犹如墙头芦苇,这是我们教育者要牢记在心的。同样,我们还要有清醒的头脑,不可迷糊。对国家的大事不了解,对自己的领域不熟知,对教育管理者的责任不担当,迷糊混日子,无所作为,那不是朴实,那是不实!新一代淮师人要在我们前辈业绩的基础上,力戒浮躁,清醒分析我们的地位、优势、不足,认准我们的奋斗目标,同心同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迥与众疏异,龙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永远保持清纯不污的境界。

立足岗位,躬耕不已。淮师精神淮师人,要做淮师精神的践行者是每个淮师人的职责和使命。淮师精神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说无形是因为它是淮师人的精神气脉,说有形是因为它是每个淮师人具体的操守与追求。今天,我们学习、理解、弘扬淮师精神,不仅仅要在理论层面去深化内涵,更应在实践层面发扬光大。我校现今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全校师生都要力足岗位,用淮师精神去工作、学习。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功课,做好自己的学问,每个淮师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守土有责,做出自己的精彩,淮师发展的“大文章”就能绚丽多彩。我们用朴实的坚守去追求个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这就是崇高。当你选择了崇高就是向崇高迈进了一步,当你追求崇高,崇高已经向你招手。淮阴师院的每个人,淮师精神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注:①宋我真(1898—1961),原淮安师范学校校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参加过“五四”运动,在校时由谭仲奎教授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后来,由于积极拥护共产党,力主抗日,并在《新公报》上不断发表抗日和反蒋言论,连续批判蒋介石的投降卖国政策,曾一度遭监视、打击而被迫避赴上海。建国后,宋我真曾光荣地出席过全国文教群英代表大会,并获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方面社会主义先进工作者称号。(作者为校机关党委书记)

编辑: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