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部 >> 记者专访 >> 正文
【教师节专访1】与纪老师的隔空对话
来源:淮师新闻网 时间:2018年09月10日 11:16   点击数: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广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弘扬高尚师德,营造潜心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我们组织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通讯社的记者专访了来自学校教学、科研、学科等一线的教师代表。今天推出的是记者对生科院纪剑辉老师的专访。

爱下象棋的他日拱一卒,永不后退

竟然花九年的时间才完成一篇论文

他说,想做点有价值的事,须耐得住寂寞

这句话是说给自己的,也是说给学生听的

人物名片

纪剑辉,1981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水稻遗传学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以及青年基金、淮安市科技计划专项4项;以第一作者在PNAS、PLANT JOURNA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31分;授权发明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淮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获江苏省省级优秀毕业论文1篇;指导本科生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校级本科优秀论文3篇。主讲《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等专业基础课程。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2017年被评为淮安市“533英才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对象;2018年获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尊敬的纪剑辉老师:

一开学, 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通讯社就安排了教师节专访的任务,我是采访您的小记者冉苒。

采访中,跟您聊些什么呢?

我有些紧张而担心。您是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的青年学者,从事水稻重要性状如雄性不育、配子体发育以及穗型等方面的基因克隆和基因功能研究,是在科研上面有所作为的学者;我是个对前途迷茫,找不到任何就业、学术方向的中文系大二学生。

谈科研么?起初确有这样的想法。我在知网上找到您发表过的学术论文,说实话,没有太多生物化学知识基础的我看得实在费力。我艰难地回忆高中的减数分裂、基因重组等等一些对我来说已经模糊到消失的知识,罗列了一些有关科研的提问。但我最终还是舍弃了,因为那些问题对于读者太专业而且陌生。谈教育么?不瞒您说,从小害怕老师,对老师是能躲就躲的。哈哈,让您见笑了!

撇开您是水稻科研专家、教师的身份,也许跟您聊天会更轻松些,而不是正襟危坐的采访。也希望您允许我这么做。那么我有问题了,除了科研、教学,您也像我一样有别的爱好么?如果真要您在科研和教育上面选择一个作为您毕生的陪伴,您会如何?您在学术上已取得些成就,在科研上是一帆风顺的么?如果您的科研跟我阅读学习一样,找不到突破口,您会不会放弃,转到别方向上去研究呢?相信您的经验会给像我一样有些小迷茫的学生们指明一条全新的学习道路!

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通讯社记者 冉苒

冉苒同学:

跟我想的一样,我并不愿意以教师的身份去和一个学生聊天,而更愿像朋友一样,因为学生在紧张的时候,一定是听不太进我的话的。所以在读这封信,希望你和你的同学们都能够轻松些。

这几天出差在外,尽管未能和你当面聊,但以这种方式和淮师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分享经验,我是非常乐意的。

闲暇的时候,喜欢在城市里漫无目的游荡,似乎可以躲开喧嚣的生活,寻找内心渴望的安静。也许本质就是喜欢独自旅行,所以最终选择走科研这条路。喜欢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忙前忙后,喜欢独自在试验田内摆弄水稻材料,虽然一个人,但是思维可以任意驰骋。在实验室里呆腻的时候,独自去外面走走,从王营校区骑到城南大学城,又从大学城折回到某个不知名的乡间小路。一个人的旅程,心却可以自由飞翔。

我博士阶段主要做的就是水稻的遗传学方向,从事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方面。到工作岗位以后,研究方向虽然可以相对自由些,但还是要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展开,毕竟重头再来开展全新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困难。我们都是人生棋盘上的一“卒”,尽管不能后退,但也不能莽撞前行。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有变通,就拿水稻研究来说,大大小小的,有许多研究分支,有些较为成熟,有些则是新领域。所以,一方面要盯住一个方向深入研究,同时也兼顾其他领域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做研究一方面要靠刻苦,另外也要有好的思路,好的思路不会从天而降,需要知识积累。所以,我不鼓励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科研上面,一是时机不成熟,二是知识储备还不够。对于本科学生,我还是主张首先打好基础,在研究生期间再有选择性地去寻找学术方向。你现在处于大学的中期,兴趣爱好广泛,并不是件坏事,它们会给你将来的学术研究上面带来更多的灵感,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所以请你一定要好好地去拥抱更多的知识!

我平常还喜欢散步,尤其是在环境清幽的地方散步。喜欢搜集小东西,比如好看的纸、笔。此外让你想不到是,我喜欢捣鼓电子产品,还有唱歌。

我不太认同你对教师的刻板看法。老实说,我觉得教学看起来容易,其实比科研更难。科研如何做得更深,坚持就是了,今年没结果明年接着做。教学却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我经常有被学生问倒的时候。教学是一辈子的事,培养一群好学生难道不比发表一篇论文更有价值吗?当然,如果你对教师这个职业没有太多兴趣的话,还是不要轻易尝试,教师这份职业是需要情怀的,还有积极向上的面貌。一个老师的精神面貌对他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影响至深。

教师行业跟学术研究也一样,想做点有价值的事,须耐得住寂寞。我博士从07年读到13年才毕业,整整6年时间。我有一篇论文,从课题开始到文章发表,耗时9年。四川农业大学一位老师陈学伟,他发在cell上的一篇文章耗时超过10年。研究工作就是多坐冷板凳,有时冷板凳坐的自己都觉得没有希望了,也许离成功就更近了一步。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轻易就能成功的。有时候一个实验可能会耗费1年、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方面需要耐得住寂寞,另外也要多多思考,多与别人交流,就能够少走弯路。做科研其实和做很多事情一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可用,也许你多坚持一个月,你这一年的努力就会有结果;你放弃了,这一年就白干了。总结就是:培养自己的韧性和毅力。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功。最后,给大家一些建议:从事研究工作的话,一要持之以恒,二要培养兴趣,三要耐得住寂寞,四是要多思考多交流。当然还有很多,最重要的还是要适合自己。如果你觉得你愿意从事研究工作,你就去做,不要勉强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纪剑辉

记者手记

采访纪剑辉老师,适逢其出差在外,不能面谈,遂采用了通信模式。书信体的新闻,冰心先生著名的《寄小读者》 就是个例子,由于书信本身具有自我表达功能与对话性特征,也算是一种个性化的展演文类,也能保证被采访人话语的原滋原味,于读者而言,亦是一种可亲可近的文本。

(作者:冉苒 审核:张同刚)

关键词:教师节专访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董旭冉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董旭冉